关键词
女性的世界:谈《熟路》中菲尼克斯·杰克逊形象
作者: 魏霞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杰克逊   语言   女主人公   猎人   女性世界   刻画   旅程   孙子   女性形象   信念  
描述: 《熟路》是南方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一篇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简单的场景刻画出美国文学史上"最令人敬佩的黑人老妇人"形象。本文将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菲尼克斯·杰克逊的形象,揭示韦尔蒂小说中充满爱和人性光辉的女性世界。
一切皆为生存-《摩尔·佛兰德斯》与《名利场》中主人公形象内涵初探
作者: 王辉   来源: 凉山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历史唯物主义   主人公形象   《摩尔·佛兰德斯》   内涵   文学评论   笛福   英国   萨克雷   《名利场》  
描述: 本文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摩尔·佛兰德斯》与《名利场》这两部英国文学名著中的女人主公形象内蕴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本文结合女权主义理论揭示了造成两个女主人公不同的人生遭遇与相似的人生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重新界定了这两位历来颇遭非议的女性形象内涵,从而指出她们决不是好逸恶劳的邪恶女子,而是在弱肉强食的社会谋求生存的不幸女子。
试论毛姆小说人物的类型化倾向
作者: 陈春生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职能   女主人公   作家   小说人物   毛姆   类型化   婚姻圈   婚姻契约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这里所讨论的人物类型化倾向,是指同一位作家由于受自身生活经验、审美趣味的制约和影响,使同一类人物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在不同作品中多次出现,以致作品在人物、情节或表现手法上显示出隐性近似或者雷同,缺乏新颖的创新精神,给欣赏者有似曾相识之感。而开拓创新是文学本身对作家提出的严肃课题之一。一般说来,小说人物的类型化倾向是作家应竭力回避的,因为严重的类型化倾向,往往使作家处在“抄自己”的尴尬中,进而影响到作家本人的文学成就。
凯瑟琳与玛丽亚的形象比较:海明威在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成就
作者: 徐焰   来源: 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女主人公   塑造   部长   广泛   批评家   罗伯特   长篇小说   海明威   女性人物  
描述: 凯瑟琳与玛丽亚的形象比较──海明威在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成就徐焰凯瑟琳·巴克莱是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而玛丽亚则是海明威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丧钟为准而鸣》中的女主人公。批评家们对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主题、风格和结构以及男主人公弗莱...
庭院内外——小说《群芳亭》的女性人物分析
作者: 许砚梅   宋艳芬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芳   女主人公   庭院   新女性   传统女性   女性主义意识   现代女性   小说   赛珍珠   中国女性  
描述: 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女作家赛珍珠(1892-1973),一生中前四十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在中国度过。她耳闻目睹了中国贫苦百姓,尤其是女性的悲惨生活,在很多作品中表达了对中国女性的深切同情。她于1946年发表的小说《群芳亭》讲述了二十世纪初期生活在中国内地的一个大家族的故事。小说着力刻画一位正在觉醒中的女性人物——吴太
女性身份的焦虑与迷惘:读艾丽丝·门罗的《乞女》
作者: 谭敏   陶涛   来源: 译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女性身份   焦虑   安大略   罗斯   作品   门罗   性别身份   西南部   女性人物  
描述: 在艾丽丝·门罗早期的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经历往往就是她自身体验的投射:一个出身贫寒的乡下少女,以偏远的安大略西南部小镇为起点,怀揣梦想和抱负,一心勇往直前,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并不清楚目标是什么,所谓的坚强在迷惘中幻化为焦虑和失落。创作于1977年的中篇小说《乞女》(刊登于《译林》2011年第4期)正属于这一类的早期作
曼斯菲尔德笔下的“裙下之臣”
作者: 秦玉坤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男主人公   曼斯菲尔德   父亲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女作家   现实世界   男性   小说  
描述: 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位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其短暂的一生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对世界文学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位性情敏感且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在刻画女性人物的艺术形象上造诣颇高。她所创作的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女性人物的特征,以至于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些拜倒在女子裙下的臣子——男性。而事实上,那些裙下之臣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小说《喧哗与骚动》的解读
作者: 韩彩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喧哗与骚动   女性主义视角   凯蒂   威廉·福克纳   家庭   人物形象   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女性人物  
描述: 一、小说《喧哗与骚动》简介《喧哗与骚动》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福克纳是一位在文学界非常闻名的并且享有一定地位的作家,曾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喧哗与骚动》发表于1929年,是威廉·福克纳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莳萝泡菜》中男性权势形象建构的语气视角
作者: 傅翀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势   男主人公   陈述语气   建构   曼斯菲尔德   女主人公   形象   泡菜   特殊疑问句   小句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以描写女性人物为特点的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女性作家。虽然其作品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但以欣赏其独特的文体风格居多,少有从女性主义角度的解读。《莳萝泡菜》完成于1917年,是曼斯菲尔德的重要作品之一,讲述的是女主人公Vera在路边的一家咖啡店
是死亡也是重生:解读《觉醒》女主人公埃德娜的死亡
作者: 王姝迪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现代作家   觉醒   解读   死亡   作品   埃德娜   凯特·肖邦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凯特·肖邦(Kate Chopin)的《觉醒》发表于1899年。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遭受到了很多批评,早期的一些评论家认为作品的名字"觉醒"简直就是讽刺,并且谴责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个不可救赎的、不道德的怪物。可是后来的一些现代作家确把它视为珍宝,它成为女性主义作品的先锋。
< 1 2 3 ... 30 31 32 ... 37 38 3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