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蝴蝶梦》中两个女性人物的对比
作者: 王巧贤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主人公   女主人公   吕贝卡  
描述: 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吕贝卡的形象。吕贝卡于小说开始时即已死去,从未在书中出现,却时时处处音容宛在。而小说中还有一位由始至终都出现的女性人物,另一位德温特夫人——续弦夫人,她具备了吕贝卡所不具备特性,和吕贝卡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女人。本文对《蝴蝶梦》中的这两个女性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比,突出吕贝卡这一人物的重要性。
《红线》中女性人物的文化身份
作者: 王静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女主人公   杂糅性  
描述: 在澳大利亚当代作家尼古拉斯.周思的作品《红线》中,女主人公鲁丝的文化身份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杂糅性:她是位地道的澳大利亚女性,但非常痴迷中国的传统文化;来到中国与沈复灵相识后,受启于佛教转世轮回的思想,与沈一道成为《浮生六记》中芸娘与沈复的转世,在今生续写了两人未了的爱恋。从杂糅性的概念、杂糅视角的特征,以及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启示来分析鲁丝的生存状态发现,她身上更多体现出的是中澳文化的平等对话,而无所谓到底谁是主流秩序。
从女主人公的命运看哈代的悲剧思想
作者: 邹晶明   徐圣稚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女主人公   命运   悲剧思想  
描述: 女性人物形象一直是哈代在其小说中所着意刻画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哈代笔下所描绘的女主人公———游苔莎、苔丝以及淑等的悲剧命运进行分析,探讨哈代悲剧思想产生的根源。
“女性题材”在普契尼歌剧中的综合演绎
作者: 边凤梅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契尼   《蝴蝶夫人》   女主人公   创作特征  
描述: 在意大利杰出歌剧作曲家普契尼一生所创作的12部歌剧中,有7部是以女主人公名字命名的。文章通过对歌剧《蝴蝶夫人》中女主人公的塑造手法分析,归纳总结了普契尼歌剧创作的特征,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认识他的歌剧,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歌剧中女性人物的内涵。
论歌剧《黑桃皇后》中女主人公的塑造
作者: 王巍   来源: 大舞台(双月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黑桃皇后》   歌剧  
描述: 普希金的小说《黑桃皇后》是一部幻想与现实交织,浪漫特色与写实方法相融合的作品,其艺术感染力为许多后世作家所折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根据自己对歌剧的独特见解,选择这部小说作为自己新歌剧的题材,运用各种音乐手段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重新加以塑造,使他们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明丰满,同时也突出地体现出歌剧的深刻内涵。本文以歌剧《黑桃皇后》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历史因素、代表意义和创作手法等方面对剧中女性人物丽萨的塑造过程进行分析,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充分地掌握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创作观点,有助于了解其作品。
捍卫尊严,让爱作主
作者: 张萌苗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比较   《氓》   《孔雀东南飞》  
描述: 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书写爱情的篇章,其中春秋时期《诗经》中的《氓》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都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与捍卫。本文主要从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女主人公爱情变故的原因及她们对爱情作出的抗挣三个方面探讨比较两者人物形象的不同。
女人·爱情,战争——评海明威对女性人物的处理
作者: 李传芳   来源: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陪衬   象征   女主人公   爱情  
描述: 本文从海明威的个人生活、写作兴趣以及其所塑造的男、女主人公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海明威对女性人物的处理,说明海明威刻划的女主人公不该被忽视,她们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可以看到海明威是如何看待战争和战后社会心态,如何理解爱情和人生。
从“她世纪”丛书看西班牙当代女性文学的创作走向
作者: 徐杨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当代文学   女性文学  
描述: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发行了12本风格各异的西班牙当代女性小说以飨中国读者,这套女性丛书取名为"她世纪",意味着西班牙当代女性文学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开始登上文学大舞台。透过12部作品的选材与创作特点,可以了解到当代女性文学的一些创作走向。
简述《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女主人公的自卑情结
作者: 江帆   罗丽文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女主人公   《傲慢与偏见》   自卑情结  
描述: <傲慢与偏见>及<简·爱>是广为人知的两部女性文学作品,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及简·爱更是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通常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于两女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和追求独立、平等的精神,却很少人意识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两女主人公身上折射出对于社会不公的一种无奈及自身内心深处透露出的一种自卑情结,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简述她们女性代表光环背后不为人知的自卑情怀.
On Jane Austen's View of Marriage in Northanger Abbey
作者: 周青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钱   女主人公   婚姻道德观   婚姻观  
描述: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丁最为特别的小说,因为这是她最早写成、却是她死后最迟出版的小说。从成书至出版相隔十三年。历经几番周折与修改,先是书商用十英镑买下这本书稿却不出版,接着是奥斯丁的哥哥亨利出十英镑买回,最后奥斯丁根据自身十多年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将此书作了重大修改,但该书在她死后才得以出版。 该小说描述了一位普普通通、过于天真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她到繁华的巴思度假,有幸结识并爱上了富家子弟亨利·蒂尔尼牧师;而亨利的父亲,古怪势利的,受到追求凯瑟琳的约翰·索普的虚荣之辞的欺骗,以为她是富
< 1 2 3 ... 37 38 3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