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所罗门之歌》
作者: 王英英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身份   后殖民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描述: 本文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一视角来分析《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身份和主体性的重构,从而为这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使她能够以特有的视角来审视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并以小说这种形式来关注和记录黑人女性的命运。后殖民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由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这一理论强调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尤其是第三世界女性的呼声和诉求。《所罗门之歌
论苔丝·格里森小说中东方女性的“失语”
作者: 彭琼   来源: 南华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失语   权利失语   后殖民女性主义   华裔女性小说   东方女性  
描述: 苔丝·格里森,当代华裔女性文学的后起之秀,“医学悬疑天后”《外科医生》、《漂流的伊甸》、《贝赛的堕落》是其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三部作品。“失语”原指语言学意义上有言语障碍的表现。根据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斯皮瓦克指出非西方非白人女性均受到种族主义和殖民统治的影响而被剥夺了话语权力。华裔女性小说中东方女性因从属地位而处于“失语”状态。本文旨在探索医学悬疑小说中东方女性权力失语与身份失语的不同表现形式,披露华裔女性文学中东方女性面临着权力真空、身份模糊的窘境,并探寻女性“失语”背后的成因以及出路。其中主要分析了
家园的缺失与构建——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波·马歇尔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之研究
作者: 王云云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棕色姑娘·棕色砖房》   巴巴多斯移民女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   缺失与构建   家园  
描述: 波·马歇尔是一位引领了加勒比文学/黑人美国文学,尤其是黑人女性文学发展的杰出美国女作家。其作品多关注有色人种女性的创伤及成长,往往意蕴深长,意义深远。 具有半自传性质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是马歇尔的处女作,也是其最畅销的作品。如今,这部作品的问世被公认为推动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这部小说几乎呈现了美国加勒比移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突显了丰富的主题,包括“种族主义”、“文化冲突”、“异化与疏离”、“母女关系”、“伦理”、“宗教”等等。自1981年再版以来,国外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已经掀起了广泛
双重压迫下女性的觉醒——《呼唤》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
作者: 吴聪聪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双重压迫   《呼唤》   考林·麦卡洛   身份缺失   身份重构   意识觉醒  
描述: 作为一位当代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以其1977年出版的经典之作《荆棘鸟》而著称。2003年出版的《呼唤》则被认为是她继《荆棘鸟》之后家世小说的回归之作。小说以澳大利亚早期工业化和“白澳政策”为背景,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人物。她们在殖民霸权和父权制双重压迫下的生存状况引起了读者以及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后殖民女性主义注重对边缘弱势阶层的思考,真正去关注处于种族、阶级、性别互动下的女性生存状况,是一个分析双重压迫下女性的恰当理论。以后殖民女性主义为基础,本篇论文首先试着去
对《藻海无边》两位女性人物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朱碧娟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谋   第三世界女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   琼·里斯   颠覆   藻海无边   非殖民化   殖民主义   男权主义  
描述: 对《藻海无边》两位女性人物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