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爱药》解读
作者: 邵春发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后殖民主义   身份重构   杂糅  
描述: 本文以当代美国印第安女小说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爱药》(Love Medicine,1993)为研究对象,探究厄德里克是如何以其独有的女性主义视角,成功塑造玛丽等多位印第安女性形象,描写其在印第安传统文化遭受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下,从彷徨迷失到重拾自我,最终实现自我身份构建的过程,揭示了在后殖民背景下印第安的传统文化在印第安女性身份重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纯真年代》中女性身份的重构
作者: 龙茜   来源: 外交学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纯真年代》   身份重构   女性主义  
描述: 伊迪丝·华顿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在《纯真年代》中诠释了人物命运的变化与女性的悲惨命。同时作者所刻画的新女性展现了妇女在压迫和歧视下,挑战社会习俗,勇敢生活。伊迪丝·华顿的创作特色与她的女性身份有一定的关联,其作品中都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与男权社会抗衡的女性意识。《纯真年代》中的社会环境、叙事和人物刻画重构了女性身份。本文简要评介作者的生平、小说艺术成就与小说中女性身份特征与建构,并指明本文研究对象;概述国内外对于小说《纯真年代》的研究和评论,阐述本文的理论依据即女性主义、身份认同;详述传统女性是如何塑造的,特别是
女性身份的重构:A.S.拜厄特《占有》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吉静静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现代女性主义   《占有》   拜厄特   身份重构  
描述: 英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兼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1936—)在创作中展现出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和思考。1990年布克奖获奖作品《占有》是拜厄特又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也是评论家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对这部“魔书”的研究包含了女性主义、原型分析、精神分析、叙事学等多种视角,却鲜有人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本文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恢复女性话语权和承认个体差异等思想在《占有》中的反映,揭示拜厄特重构女性双重身份的意图。本文由三部分构成:绪论、主体和结语。绪论对拜厄特的生平及小说艺术成就
双重压迫下女性的觉醒——《呼唤》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
作者: 吴聪聪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双重压迫   《呼唤》   考林·麦卡洛   身份缺失   身份重构   意识觉醒  
描述: 作为一位当代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以其1977年出版的经典之作《荆棘鸟》而著称。2003年出版的《呼唤》则被认为是她继《荆棘鸟》之后家世小说的回归之作。小说以澳大利亚早期工业化和“白澳政策”为背景,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人物。她们在殖民霸权和父权制双重压迫下的生存状况引起了读者以及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后殖民女性主义注重对边缘弱势阶层的思考,真正去关注处于种族、阶级、性别互动下的女性生存状况,是一个分析双重压迫下女性的恰当理论。以后殖民女性主义为基础,本篇论文首先试着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