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所罗门之歌》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3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英英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身份 后殖民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摘要】本文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一视角来分析《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身份和主体性的重构,从而为这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使她能够以特有的视角来审视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并以小说这种形式来关注和记录黑人女性的命运。后殖民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由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这一理论强调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尤其是第三世界女性的呼声和诉求。《所罗门之歌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年度】2013
【导师姓名】崔明路
【分类号】I712.074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性别化的属下阶层——解读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 作者:李雯倩 年份:2015
- 2、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百感神秘》和《所罗门之歌》 作者:王小燕 年份:2012
- 3、觉醒解构建构--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女勇士》 作者:魏琴 年份:2013
- 4、黑人女性的隐忍和抗争 作者:韩晓丹 年份:2014
- 5、黑人女性的代言人:《所罗门之歌》彼拉特形象分析 作者:孙海波 年份:2015
- 6、枯萎的黑色玫瑰:浅析《所罗门之歌》中的悲剧人物哈加尔 作者:宋媛媛 年份: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