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的性欲化建构
作者: 储文芳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米勒   主体性   建构   亨利•   性欲化女性   “回归线”小说   遮蔽  
描述: 本论文以亨利•米勒的“回归线”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和叙事学视角,考察小说对女性的建构。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论述:1)“回归线”文化反叛、自我拯救的创作意图与性描写的关系。2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作者: 张凌江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女性特质   文学作品   女性知识分子   永恒女性   女性学   方方   女性形象   文化观念   女性主义  
描述: ”———解构文学叙事对现实女性学者虚假形象的一味认同,进而指证由于“女性意识”这一女性“主体性”理念的缺失,女性作家笔下的
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研究
作者: 褚艳红   来源: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中国妇女研究   妇女史研究   妇女文化研究   晚期   社会性别关系   明清时期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中国妇女史  
描述: 、"晚期帝制中国"概念框架下的明清妇女史研究、明清妇女的主体性、性形态与妇女文化研究,以及寡妇贞节与美德研究等方面介绍美国的明清妇女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着重探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有关论述。因美国学界的明清妇女史
家庭观念的凤凰涅槃
作者: 裴艳艳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科学合理   男性形象   等级制   社会文化   阐释学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家庭观念   文学文本  
描述: 在以往有关文学研究方法论的研讨中,我们根据阐释学的视角理论和西方女性主义有关人的自然性别与社会文化性别理论,提出了文学研究的性别视角问题。视角作为一种阅读阐释文本的角度,关系到对文本意义的发现和阐释,关系到阅读者、阐释者能够从文本中看到什么和对什么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性别视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在于作为个体的一个个女性或男性都既是一定民族的、阶级的人,同时又是有性别的人,而性别在绵延几千年的父权等级制社会里,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以自然性别为基础的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的社会文化性别观念
莎菲的悲剧和丁玲的悲剧
作者: 周一筑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作家   文学作品   莎菲   文学形象   婚姻自主   丁玲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恋爱自由  
描述: 提起莎菲,这个20年代中国文坛上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几十年来任人褒贬,众说纷纭.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品或文学形象,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审美系统之中,一部文艺作品或一个文学形象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与审美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作家、作品、读者(批评者)都有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里,往往把文艺作品和文学形象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只归于作家和作品负责,而忽略了接受主体的作用;在强调作家和作品之时,又往往只从单一的政治或社会学的角度去要求,而忽略了作家
得到的与失去的
作者: 郭廓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九十年代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写作方式   中年知识女性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当代文坛   女性形象  
描述: 鲁迅曾说过:"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世界。"十四年前,胡辛以真诚的声音,感动了我们,亦步入了当代文坛。一个女性选择写作,而且是"女人写,写女人",这就注定她必须与自己的激情,自己的小说一同承受煎熬。胡辛的写作都是对生命与生活的真诚抒发,在真诚抒发中她总是追求一种崇高的永恒。也正是这种精神追求,使胡辛的小说既具有理想主义的气息,又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对理想的憧憬和实现理想的艰辛体验并存于胡辛的生命与意识的张力之中。她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奋斗与不幸相结合的双重形态。这从她的三个"典型化"的女性柳青、树云、希玮就可
< 1 2 3 ...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