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身体符号消费--被遮蔽的女性形象--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作者: 冯秀彬   来源: 中国文房四宝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诚勿扰》   遮蔽   女性  
描述: 《非诚勿扰》所诠释的女性仍然是无辜的牺牲品,而最大的赢家是男权控制下的媒体商家。女性所展现的自我,是媒介控制下的自我,仅仅在她所赋权的范围内,女性才有展现的权力,而大众所看到的的显性镜像,也只是这个范围内的女性“伪自我”表现。
现代眼光审视下的少数民族女性
作者: 张华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质风景   守望   遮蔽   女性  
描述: 《吐鲁番情歌》和《美丽家园》两部影片清晰地展示了少数民族女性由传统迈向现代的情感追求的衍变轨迹,但用现代的审美的眼光深层次地打量这些女性形象时,就会发现影片存在着用异质文化风景和遮蔽个体化体验等使女性抽象化、凝固化的审美缺失。
弱势女性与当代文化书写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学术论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弱势女性   改写   遮蔽  
描述: 在目前以时尚性和消费性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大众文化书写格局中 ,弱势群体中的女性形象被不同程度地遮蔽着 ,传媒中出现的弱势女性也时有改写现象发生。时代呼唤文艺工作者要关注底层妇女的命运 ,并提倡一种整体与差异并举的女性研究观
爱情的囚徒们——拜伦笔下的女性人物群像
作者: 王美萍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拜伦式英雄   菲勒斯中心   遮蔽  
描述: “拜伦式英雄”通过爱情把女性人物桎梏于爱的囚笼中。这种“菲勒斯中心意识”是打着爱情的幌子,其奴化女性的本质具有很大的遮蔽性,致使女性在拜伦式英雄的爱情陷阱中牺牲自我、丧失自我,沦为爱的囚徒。
教学改革中的现当代女性文学
作者: 沈红芳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女性文学   遮蔽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取得硕大成果,但是以往研究过于强调性别理论,造成对女性文学研究的新的遮蔽,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以后的女性文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女性的彰显与遮蔽——《新青年》的“女子问题”探考
作者: 王冬梅   卢衍鹏   来源: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青年》   彰显   遮蔽   女性  
描述: ,彰显女性意识与国家思想相交融的一面。女性成为在场的缺席者,导致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的一面被遮蔽,这种遮蔽直接影响了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使其作品成为男性启蒙话语的传声筒。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加强,其文学创作逐渐摆脱了男性的话语权威,确立了女性的独立身份和话语体系。
芳菲下的遮蔽
作者: 赵伟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合作化小说   女性命运   遮蔽  
描述: 小说才被从审美、艺术、人性和民间文化等角度加以全新的阐释。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解读合作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清理合作化小说对女性命运的遮蔽,还原历史真实。 合作化小说中主要塑造
张扬与遮蔽——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反思
作者: 尹秋群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扬   反思   女性写作   20世纪90年代   遮蔽  
描述: 表现,指出其产生的不良后果,探讨实现女性文学真正目的恰当方式。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张扬:对遮蔽的反抗”,主要梳理了女性长久以来被遮蔽的历史,分析了女性意识全面觉醒的原因,并概述了90年代女性文学以
呼唤“男性文学”研究:与“女性文学”互补的“男性文学”论
作者: 王卫东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文学   呈现   压抑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遮蔽  
描述: "女性文学"为人类了解自身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推进了人类的自我认知和发展,"男性文学"与"女性文学"相对应,是一种互补关系。"男性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文学,从文学作品出发,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个层面是研究作为性别的男性女性之异同,第二个层面是研究作为个体的男女之异同。共同推进文学研究,也共同推进性别研究,共同推进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理解和发展。
女性的性欲化建构
作者: 储文芳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米勒   主体性   建构   亨利•   性欲化女性   “回归线”小说   遮蔽  
描述: 本论文以亨利•米勒的“回归线”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和叙事学视角,考察小说对女性的建构。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论述:1)“回归线”文化反叛、自我拯救的创作意图与性描写的关系。2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