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裴艳艳】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性别文化视阈下的《李双双小传》解读
-
作者:
裴艳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关系
文学作品
性别文化
娜拉
十七年文学
小传
电影文学剧本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农村
-
描述:
在十七年文学的女性形象画廊中,李双双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生活于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至80年代的许多人,不管是农村中识字不识字的农民,还是城市中文化水平不一的市民,对这个农村女性形象并不陌生。李双双的最初形象出现于李准1959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小说塑造的她能说能
-
从李准小说看农村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
-
作者:
裴艳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儿所
未婚女性
男主外女主内
个性解放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文化观念
短篇小说
农村
五四以来
-
描述:
在中国传统性别文化观念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直至有形无形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性形象成为传统的经典淑女规范。虽然自五四以来的某些文学作品中,已经显示出女性迈出家门,投身社会要求独立的身影,但步履并不够坚定。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在"五四"个性解放浪潮冲击下,大胆
-
家庭观念的凤凰涅槃
-
作者:
裴艳艳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科学合理
男性形象
等级制
社会文化
阐释学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家庭观念
文学文本
-
描述:
在以往有关文学研究方法论的研讨中,我们根据阐释学的视角理论和西方女性主义有关人的自然性别与社会文化性别理论,提出了文学研究的性别视角问题。视角作为一种阅读阐释文本的角度,关系到对文本意义的发现和阐释,关系到阅读者、阐释者能够从文本中看到什么和对什么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性别视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在于作为个体的一个个女性或男性都既是一定民族的、阶级的人,同时又是有性别的人,而性别在绵延几千年的父权等级制社会里,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以自然性别为基础的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的社会文化性别观念
-
试评《历史无情》中的男女形象
-
作者:
裴艳艳
来源: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两性差异
-
描述:
《历史无情》是现代作家师陀的一部长篇小说,当我们从性别视角,站在性别立场审视师陀作为男性作家所塑造的男女形象时,作品中人物形象因性别差异所显示的支配与被支配、统治与被统治的不平等两性关系异常突出,正如美国妇女运动代言人凯特.米利特所言,两性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
-
永远到底有多远?——论方方小说中女性的情爱悲剧
-
作者:
裴艳艳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悲剧
方方
女性
-
描述:
描写女性爱情婚姻悲剧,展现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是方方小说主题之一。而探讨女性的社会解放和心理自由,是现代女性主义的两大基本主题。方方以她的清醒和睿智揭示出女性在情爱选择上的艰难。方方笔下有诸多鲜活的女性形象,从知识结构上看有知识型女性,还有农村妇女形象,她们的情感经历组成了一个富有悲剧感的流动过程,即从对爱情婚姻的美好期望到失望、绝望,直至反叛,包含着女性更多的悲剧性体验,揭示出女性解放道路的艰辛与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