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五年来大众传媒研究对中国妇女表现的性别分析
作者: 刘伯红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关系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妇女权益维护  
描述: 五年来大众传媒研究对中国妇女表现的性别分析
专家认为传媒仍存女性歧视
作者: 石永红   陈志玲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干部   刻板形象   媒体商业化   社会性别角色   女性受害者   社会性别关系   大众传媒   女性歧视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专家认为传媒仍存女性歧视
传统与改变的力量
作者: 谭少薇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教学经验   香港中文大学   人类学   女性研究   家庭责任   社会性别关系   性别教育   性别观念   性别研究   文化期待  
描述: 传统与改变的力量
女性主义不是一种时髦标签
作者: 丁宁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研究   国民革命时期   女性主义倾向   妇女运动   中国现代化   西方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关系   性别视角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不是一种时髦标签
广告传播中女性形象刻板印象之批判
作者: 简力   来源: 新闻传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传播   女性特质   刻板印象   媒介素养   以人为本   消费主义   社会性别关系   社会规范   女性形象   制度层面  
描述: 本文认为,造成广告传播中女性形象刻板印象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性别等级秩序中霸权式男性特质占据主导;传媒领域中女性工作者人数和地位相对局限;媒介组织和社会制度层面上男性依然占据主导。这种模式化的展现会隐性强化男权制社会规范,误导受众对女性之美的解读,并导致女性的消费主义。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在于实现由广告即销售到以人为本广告观念的转变,并提高公众特别是妇女和儿童的媒介素养。
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研究
作者: 褚艳红   来源: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中国妇女研究   妇女史研究   妇女文化研究   晚期   社会性别关系   明清时期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中国妇女史  
描述: 西方学者对中国妇女研究一贯有使命感。目前,美国的中国妇女史研究方兴未艾,其中明清妇女研究成为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拟结合对西方学界的明清妇女史研究经典论著文献分析,从美国明清妇女史研究的发展历程、"晚期帝制中国"概念框架下的明清妇女史研究、明清妇女的主体性、性形态与妇女文化研究,以及寡妇贞节与美德研究等方面介绍美国的明清妇女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着重探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有关论述。因美国学界的明清妇女史
第七届国际妇女跨学科大会印象
作者: 刘伯红   杜洁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化   跨学科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社会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关系   国际妇女   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   妇女研究  
描述: 第七届国际妇女跨学科大会印象
社会性别、文化霸权与文学研究
作者: 彭体春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视角   生理性别   女性主义批评   社会性别关系   文化霸权   文学研究   性别研究   文学文本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社会性别概念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95北京世妇会后引起国内普遍关注。最近几年,社会性别研究在国内人文学科渐成显学。社会性别理论的核心概念Gender被译为“文化性别”、“社会性别”、“历史性别”、“性别”或“性属”等,不同的译法已经昭示这一概念具有明显相关性,它可以涉入几乎所有人文学科。本文“性别”与“社会性别”通用,但由于“性别研究”在一定范围内与女性主义批评或女性文学批评混用,本文用“社会性别”概念时仅为起到陌生化效果。两性社会中,社会性别一般指时空维度内文化和社会形成的对生理性别差异及其关系的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