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严歌苓】搜索到相关结果 222 条
-
一首人性的赞美诗--严歌苓大陆题材小说女性人物深层探析
-
作者:
陈晨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大陆题材小说
严歌苓
女性人物
-
描述:
严歌苓作为一位誉满全球的华人女作家,在过去几十年的文学创作中,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文学成就。不凡的人生阅历为她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跨文化的移民背景为她的小说创作建构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她能够结合自身的感性经验对其笔下的女性人物进行艺术化的诠释。严歌苓将自身对社会、政治、人性的独特理解巧妙地倾注在这些女性身上,以人性的写作立场对不同类型的女性世界进行充满温情的艺术关照。除去绪论,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出发,以严歌苓大陆题材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为基准,以作者人性化的写作立场为线索,侧重对其女性形象进行整体解读。论述严歌苓
-
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人性书写研究
-
作者:
李红朵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文化视野
人性书写
严歌苓
-
描述:
严歌苓是一名执着于探寻书写人性的出色的移民作家,其创作不仅包括展示华裔移民的历史和生活心理状态的移民小说,也有关于故国记忆的本土题材以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下的现代题材。近年来严歌苓将人性与历史相结合,以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切入历史,延续了其对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的人性关注,将写作切入点聚焦在历史主流之外的小人物的生存,书写被遮蔽的处于极端历史境地中的边缘人生活,传达出对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人性之思。同时,在多重文化的语境对照中,超越具体的文化冲突而着意普泛的人性表现,展示了双向移民中错位文化下的错位人性以及人
-
严歌苓小说人物的“边缘性”研究——以底层女性与知识分子为例
-
作者:
江秋兰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性
知识分子
严歌苓
女性
-
描述:
纵观严歌苓的作品,不难发现“边缘性”是她笔下大多数人物的一个共同特征。本论文拟从严歌苓笔下的底层女性与知识分子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分析他们在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边缘特性。严歌苓作为一名女性,她有女性特有的敏锐与细腻,能更深入的了解女性的生存环境、准确的把握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作为一名作家,她能很好地把握知识分子的生存与精神状态;同时她的移民身份,让她更能感受到移民者的边缘人生。因此本文通过选取严歌苓笔下在国内外生存的底层女性与知识分子这两种形象,抓住“边缘”这一共性,分析他们在不同的生存环境、民族文化
-
从女神到神女:《扶桑》英译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
作者:
张初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译
操纵理论
《扶桑》
严歌苓
-
描述:
严歌苓的小说 《扶桑》 由美国白人译者 史凯姗( 史凯姗( Cathy Silbe)翻译, 其英译 本 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 于 2001 年由美国商业出版社东方亥伯龙 (Hyperion East )出版,并于同年入围“洛杉矶时报 2001 年十大畅销书”之列,在美国相当畅销。通过对比严歌苓的原作和英译本,本人发现译本中存在大量删改现象 ,并最终对扶桑的女性形象塑造产生了影响 。本文以《扶桑》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勒菲弗尔所提出的赞助人
-
严歌苓小说的女性叙事研究
-
作者:
李清涛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作品
女性叙事
严歌苓
女性主义
-
描述:
作为世界华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美华裔文学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纵观北美华裔文学的发展史,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到值得关注、引人深思的女性写作上。从最早的移民作家汤亭亭、谭恩美、到五六十年代留学美国的於梨华、聂华苓,再到八九十年代新移民代表作家严歌苓、张翎,她们对女性世界的重新审视、对人性的深切关注,以及通过切身生命体验对移居海外的女性生存状态所进行的深刻揭露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女性文学,同时引发了海内外学者的不断关注。新移民文学在北美华裔文学的发展史中
-
严歌苓近年来小说批判
-
作者:
徐丽娜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现实关怀
女性意识
严歌苓
-
描述:
华裔女作家严歌苓自出道以来,佳作不断,在国内外频频获得文学奖项,堪称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奇迹之一。近年来更是得益于与影视传媒联姻,严歌苓的大多数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剧并热播。于是,严歌苓成为大众喜爱的当红作家、学界研究的热点。但赞美之时、喧哗背后,研究者多对严歌苓早期、中期作品进行解读、或对被拍成电视剧电影以后引起热议的“当红”作品进行单一的平面式的解读,疏于对作者整个创作生涯、特别是对近年来作品进行全面的把握,而且基本上都是对严歌苓小说书写成就的肯定、赞美。因此,学界对严歌苓近年来作品批评的滞后性和研究的片
-
性别浓雾下的人性之花: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双性同体意识
-
作者:
徐睿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双性同体
性别意识
严歌苓
-
描述:
旅美华人女作家严歌苓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其对不同阶层、不同类型人物命运的生动叙写,体现了对生命人文情怀和人之天性的终极关注,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行与出版,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笔者在结合前人研究,对严歌苓的小说作品进行系统研读的过程中,发现作者在创作中体现了鲜明的性别意识。这里的性别意识不仅仅是指广为研究者、学者所重视的女性主义视角,更是指她藉由小说中一系列兼有男女两种性别气质的人物形象所表达出的独特性别意识。因此,本文引入“双性同体”的概念,以性别意识理论为研究的切入点,具
-
身份的认同与重构的焦虑—论严歌苓小说中的身份建构意识
-
作者:
王谦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焦虑
重构
严歌苓
身份认同
-
描述:
本篇论文试图通过对严歌苓个人经历的考察并结合作品研读,来深刻透视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层层焦虑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份构建意识。透过文本以及作家经历来挖掘背后深层次的焦虑情绪和创作心态,再进一步研读作家在异质文化下的边缘书写以及在双重视野下产生的对故国的回望与反思,从而探寻作家在多元文化形态下的身份建构意识。以文本研读和作家经历并行探析的方式,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有关身份/认同、离散等文学理论以及华文文学、女性主义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论文研究写作。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从作家的写作意识和心态入手进行分
-
严歌苓小说与影视剧改编对比研究
-
作者:
付欣平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影视改编
严歌苓
小说
-
描述:
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此时兴起的大众文化成为了和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并存的文化形式,而影视做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手段,它运用声像并存的立体化感知优势,逐渐占据了大众文化的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小说的创作主体看到了文化市场广阔的空间,小说家们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以及提高自己社会声誉的机会,他们的写作开始越来越主动地靠近电影创作,作品越来越迎合观众的喜好。严歌苓作为编剧出身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的小说本身具有影视化元素,视听化倾向,因此为改编成影视剧提供了可行性
-
双重视野构成的复调文本:严歌苓小说论
-
作者:
程牧原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严歌苓
复调小说
对话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因中国大陆门户开放,一大批青年走出国门,到海外求学或打工。这股移民运动催生出了一批“新移民作家”,“新移民文学”这个概念由此而生。新移民作家往往具有双重文化身份,力求以平等对话而非一味仰慕的姿态面对西方异质文化。新移民作家群以女作家为主力军,而严歌苓是其中的佼佼者。对母国文化的回忆和反思、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质疑、对性别问题的关注,这三种不同的思想意识在严歌苓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它们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几组对话结构,使得小说具有了复调特征
<
1
2
3
...
11
12
13
...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