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析周立波《山乡巨变》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肖皖月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叙事   对话   阳刚之美  
描述: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里面讲述的女性人物众多,文中的女性性格大有万千,而文中的女性描写,也体现了作家浓厚的茶花子情结,更加体现出了他文学创作的婉约风格和阳刚美的审美追求。
论虹影小说开放式的叙事风格
作者: 周晶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虹影   对话  
描述: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作家大多是以书写个人经验和自我感受而引起关注的。虹影在正面塑造女性形象,表现女性意识的同时,通过潜在的自我与现实的对话,显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
察言观色,洞穿女性心理——解读斯坦贝克的《菊花》
作者: 王幸   元毅   来源: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菊花   人物性格双重性   对话  
描述: 女性话题一直以来都是评论家竞相研究并极具争议的问题。约翰.斯坦贝克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屈指可数,《菊花》一文,斯坦贝克以其男性的独特视角塑造了一个生活压抑的农妇,文章篇幅虽短,但语言字字掷地有声。作者另辟蹊径以女主人公的四段对话和人物性格的双重性为例,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时社会中受压制的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主体性论纲
作者: 李玲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隐含作者   女性文学   对话  
描述: 性人物、女性人物之间建立主体间的对话关系.在目的论层面上,女性文学应该能够守护男女两性的本真存在、追问可能生活的维度,因而能够超越现代性反思语境中的怨恨情结.
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人文”精神和“平等”意识
作者: 王露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意识   “人文”精神   巴赫金   对话  
描述: 本文针对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理论的形成背景、具体内涵的深刻分析,指出了统领其对话理论的核心精神,即“人文”精神和“平等”意识,并结合文学实践,对小说等文学形式研究指引了方向
西厢记经典化研究
作者: 刘鹏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厢记   经典   经典化   对话  
描述: 《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巅峰,是中国戏曲史上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本文把“经典”与“经典化”概念引入《西厢记》研究,运用对话理论来考察《西厢记》作为“经典”成长的三个阶段,希望通过这种个案研究,能够
双重视野构成的复调文本:严歌苓小说论
作者: 程牧原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严歌苓   复调小说   对话  
描述: 平等对话而非一味仰慕的姿态面对西方异质文化。新移民作家群以女作家为主力军,而严歌苓是其中的佼佼者。对母国文化的回忆和反思、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质疑、对性别问题的关注,这三种不同的思想意识在严歌苓的小说
对话:人类的存在方式 : 拜厄特小说《占有》之对话主义解读
作者: 胡欣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占有》   拜厄特   对话  
描述: 英国当代小说家拜厄特的小说《占有》甫一发表,便引来读者与评论界的高度关注。《占有》在叙述上横跨古今,同时记叙了当代和维多利亚时期两对恋人的相遇相知相爱等一系列过程。在主题上,雄心勃勃的拜厄特通过几个主人公的学者、作家身份,深刻阐述了大量的关于创作、研究、人生、女性的观点与思想。在创作手法上,拜厄特更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家,她模仿维多利亚时期风格,借主人公之手,创作了诗歌、史诗、评论、书信与日记等各种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但在情节上使故事内容更加丰满,同时它们本身也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展现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超
徐明古典写实油画:一场关乎女性的内心对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心   古典   女性   油画   对话  
描述: 在徐明的画笔下,有着许多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和呈现,或雅致,或高贵,或娴静。他承袭了欧洲古典油画的传统,着重于对画中女性内在神韵和内心思考的表达,擅长把人物的心理和画面的意境同他的语言结合起来。
身份多元型作家与文学潮流的多方对话——边玲玲与1980年代文学潮流
作者: 范庆超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玲玲   身份多元   1980年代   文学潮流   对话  
描述: 边玲玲是一位身份多元型作家。其“文革遗民”身份、知青身份、满族身份、女性身份决定了其与1980年代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女性文学”开展多方对话的可能性。作为上述文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