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严歌苓】搜索到相关结果 222 条
-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侯蕾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小说
-
描述:
作为生活在海外的女性作家,严歌苓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海外华人女性作家的共性特点,与生活实际格外贴切,所构造出来的女性形象也性格鲜明。因此,这样一种生活处境成为研究严歌苓小说的重要切入点。以严歌苓小说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更深层次地分析出女性主义的发展方向。
-
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思考
-
作者:
郝月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葡萄
严歌苓
女性
朱小环
-
描述:
严歌苓塑造了许许多多生动的女性形象,她们在斗争的年代不随波逐流,守护着自己内心最基本的原则与底线,善良淳朴的寡妇王葡萄,深明大义的朱小环,她们有着女子的纯良与朴素,同时也具备了男子的刚毅与坚强,她们爱亲人甚于爱自己,在革命的洪荒中,用她们心底挚爱的感情,蒸腾着人世间最温暖的亲情。
-
浅析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魏娜
来源:
心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关怀
女性形象
严歌苓
-
描述:
认真研读和思考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擐究作者怎样从女性形象入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文化环境中的人性,通过塑造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表明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从而关怀人生。
-
严歌苓早期作品中“无性化”女性形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
作者:
苏曼
来源:
青年文学家(B版校园写吧)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无性化
女性形象
严歌苓
-
描述:
严歌苓早期作品中“无性化”女性形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
《陆犯焉识》中女性形象主体意识探析
-
作者:
田克萍
来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犯焉识
主体意识
严歌苓
女性
-
描述:
严歌苓在《陆犯焉识》中首次采用了男性的叙述视角来描写女性,塑造出具有主体性意识的母亲、妻子和情人形象。然而这种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并不完全,这主要是受到严歌苓矛盾的女性观及其对女性主义的谨慎态度的影响。本文在界定女性主体意识内涵的基础上,以作品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为例,具体分析作家是如何建构了女性形象的主体意识,并指出这种建构的水平同作家的个人经历、创作实践与女性主义思想息息相关,因而呈现出两面性,具有中庸的温和姿态。
-
在沉沦与自觉之间徘徊:严歌苓小说的女性形象说略
-
作者:
王坤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沉沦
女性形象
严歌苓
自觉
-
描述:
严歌苓小说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独特个性的自觉意识,在艰难复杂的环境、险恶斗争的人群中,女性在沉沦与自觉之间左突右撞,最终选择了勇敢决绝的觉醒之路,《金陵十三钗》、《天浴》、《白蛇》的女主人公都是这样一种选择与历程。
-
浅析严歌苓笔下的弱势女性形象
-
作者:
张莹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弱势
悲剧
严歌苓
-
描述:
严歌苓笔下经常出现弱势女性形象,她们长时间的被人忽视,找不到自我的存在感;她们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困惑,也找不到精神的支撑点。本文通过对严歌苓作品中几位弱势女性形象的分析,展示她们的悲剧命运。
-
浅析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
-
作者:
曹迪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内涵
严歌苓
女性
-
描述:
严歌苓的小说世界里活跃着一群个性不同、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她们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处世准则去生活,展现了构成生命最初的本源——宽容、善良、仁爱以及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东方女性的人格魅力和母性的伟大。
-
从远古雌性中寻找人性之美——论严歌苓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汤俏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雌性
严歌苓
新移民文学
-
描述:
严歌苓是海外新移民代表作家之一,她始终坚持表现不同环境中人性的扭曲和异化,观照普遍人性。综观严歌苓多年的创作成果,可以发现其小说以敏锐的眼光穿越异域异质的文化阻隔,对女性生存投注深刻穿透的一瞥,为读者提供了生动而全面的范本。在严歌苓的作品中苦难往往与女性形影不离,她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开启了一扇通向历史深处的闸门,从远古的雌性那里寻找人性之美,并且极力讴歌人物在污浊中绽放的这种纯朴、本真和原始美,表达了对本真人性内涵的终极关怀和高度礼赞。
-
跪着宽容世界——解读严歌苓笔下的边缘女性形象
-
作者:
黄玉梅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小说
-
描述:
本文认为,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多处于社会边缘,呈现出卑微不堪的"跪着"生存的表象,但她们对罪恶、残酷施与宽容、谅解并不断在苦难中发现自我、确立自我和认同自我,将人生升华成对人性宽宥的赞歌和对人性思索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