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拯救东方主义-从后殖民角度解析谭恩美新作《拯救溺水之鱼》
作者: 刘芳   来源: 烟台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拯救溺水之鱼》   后殖民   东方主义  
描述: 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是当代美国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她独特的美中双重身份和背景使她能站在西方中心和东方边缘地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对东方的真正了解。她不仅善于描写中国文化中最富有代表性和特色的事物,向西方读者展示东方世界的魅力和神奇,更擅长以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性为主角,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母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亚裔美国人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身份认同、文化误解和无处不在的文化冲突等问题。谭恩美的最新长篇小说《拯救溺水之鱼》延续了谭恩美以往的写作主题和风格,只是这次她将这部小说的背景搬到了中国丽江和东南亚旅游胜
“东方主义”话语的建构与解构:《女勇士》中的中国女性形象评析
作者: 毛秋月   来源: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建构   东方主义   汤亭亭   《女勇士》  
描述: 汤亭亭在《女勇士》一书中,既有对"东方主义"话语的建构,同时也有对这种话语的解构。我们可以从小说塑造的几位中国女性形象入手,解读这两种活动的具体操作。《女勇士》所反映出来的"东方主义"话语与其对立面"西方主义"话语都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只有东西双方不再妖魔化对方,才能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模式。
评《女勇士》中女性形象的自相矛盾现象
作者: 刘学东   王建会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汤亭亭   自相矛盾   《女勇士》   女性主义  
描述: 针对《女勇士》中女性形象刻画上所表现出的自相矛盾现象,解读汤亭亭作为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策略和作为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困境。重点分析学界对《女勇士》中女性形象自相矛盾的误读,指出汤亭亭的创作由于受到自身特殊身份和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限制,其创作思想未能摆脱西方二元对立的束缚。
第三块大陆之下的潜文本
作者: 李靓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茱帕·拉希莉   最后的故土》   东方主义   《第三块大陆   潜文本  
描述: 本文分析茱帕·拉希莉短篇小说《第三块大陆,最后的故土》的潜文本。小说的显文本以男性叙事者的视角呈现,因其平缓、从容的情节叙述而常常被看作温馨、励志的男性移民的生活小故事。本文则试图发掘男性叙事背后隐藏的女性形象的蕴义,分析小说中两位母亲形象和三个女性角色,探讨小说叙事中未被注意到的女性文本。这些书写既提示作品本身隐含的东方主义色彩,也揭示其中颇具反讽意味的、游离于作者伦理取位之外的潜文本。
蝴蝶梦的幻灭——谈黄哲伦《蝴蝶君》对东方主义的颠覆
作者: 宋艳莉   来源: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蝴蝶君   文化交流   颠覆   蝴蝶夫人  
描述: 一个多世纪以来,普契尼歌剧中的"蝴蝶夫人"一直是西方人心目中典型的东方女性形象:软弱、卑下、温顺。西方人的"东方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西方是强大且充满智慧的,而东方则是软弱且落后的。为了重塑东方形象,黄哲伦在1988年创作了《蝴蝶君》,此剧一经上演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该剧颠覆了西方人对蝴蝶夫人的刻板印象,并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东西方话语权利关系,给西方文化霸权以猛烈的打击。同时也倡导东西方应该在异质文化中取长补短,在全球化的今天实现文化的交融与沟通。
解读奥威尔的殖民情结
作者: 陈彩云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殖民   东方主义   乔治·奥威尔   他者   《缅甸岁月》  
描述: 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塑造了三个典型的东方人形象来展现其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其中代表东方女性形象的玛拉美被色情化、畸形化处理。笔者试通过解读作者对东方女性形象的刻画以及主人公弗洛里矛盾的缅甸情怀来探究奥威尔对东方文化的双重态度及其不彻底的反殖民思想。
解读奥威尔的殖民情结
作者: 陈彩云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殖民   东方主义   乔治·奥威尔   他者   《缅甸岁月》  
描述: 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塑造了三个典型的东方人形象来展现其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其中代表东方女性形象的玛拉美被色情化、畸形化处理。笔者试通过解读作者对东方女性形象的刻画以及主人公弗洛里矛盾的缅甸情怀来探究奥威尔对东方文化的双重态度及其不彻底的反殖民思想。
论黄哲伦作品对东方主义的解构及其不彻底性:以《蝴蝶君》和《中式英语》为个案
作者: 徐海霞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东方主义   《蝴蝶君》   《中式英语》   不彻底性  
描述: 1978年萨义德在其著作《东方学》中提出的“东方主义”理论,毫无疑问为后殖民时期的文学作品解读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论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黄哲伦的两部作品《蝴蝶君》和《中式英语》的解读,指出其作品既对东方主义进行了解构,又留下了解构不彻底的痕迹甚至有加深东方主义的倾向。本论文共分四章。作者首先对东方主义理论进行了梳理,阐明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本文的理论依据。然后分析了“东方主义”在《蝴蝶君》中的消解与解构。《蝴蝶君》是黄哲伦解构东方主义的代表作品,本文对它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宋丽玲和伽利玛
文化差异视野下的毛姆短篇小说集《一片树叶的颤动》研究
作者: 方雅君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片树叶的颤动》   形象学   东方主义   叙述学   毛姆  
描述: 作家毛姆的短篇小说集《一片树叶的颤动》讲述了六个发生在南太平洋的故事,故事着眼于西方人在东方的生活状态,带有西方对东方的价值判断色彩。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视角出发对文本进行解读,致力于清楚阐释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对待他者文化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分析原因,最终得出结论。 《一片树叶的颤动》奠定了毛姆作为短篇小说家的地位,对该作品国内尚未有专门研究,本文填补了此处空白。在绪论部分首先介绍毛姆的创作历程与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梳理学术界对其各类作品中东方主义色彩及对其短篇小说的分析论述,并简述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与意义。
后殖民视野下文学文本中的上海形象
作者: 于蕾   来源: 济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方主义   文化混杂   后殖民视野   自我东方主义   上海形象  
描述: 本论文拟以后殖民理论为切入点,对20世纪以降以上海为书写对象的文学文本进行系统性考辨,对其后殖民想象做出归结,析出其文艺理论意义。主要以萨义德“东方主义”、“自我东方主义”、斯皮瓦克“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与霍米?巴巴的“文化混杂理论”为理论基点,选取西方“看者”小说中的上海,华人英语自传体“自我东方主义”视野下的上海与华文作家对西方意识形态“模拟”、“抵抗”与“解构”意义上的上海形象进行对比。论文指出:作为文学文本中的上海形象是文化想象的产物,而非本质主义的客观书写,种种记忆中不但包含着怀旧的虚妄,是对城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