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东方主义 】搜索到相关结果 58 条
女性主义与东方主义之争:以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为个案
作者:
王雅萍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谭恩美
女性主义
描述:
从谭恩美小说诞生之日起,批评界就存在对其作品中女性主义与东方主义的争论。某些批评者指出,谭恩美作品对女性主义的探索是一种东方主义的再现。对此,谭恩美在选择女性主义的主题时并没有妥协性地“自报家丑”,而是刻画了独立自主的华人女性形象和儒雅深情的男性形象,并通过对中国意象的书写提高了自己作品的美学价值。
东方主义视野中的华美文学男性形象建构
作者:
李量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男性形象
华裔美国文学
描述: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力量,近年来蓬勃发展。在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研究华美文学在东西方跨文化视野交流中的作用更具意义。华美文学中以创作女性形象取得成功的作家不乏其人,如众所周知的黄玉雪的《华女阿五》、谭思美的《喜福会》、汤亭亭的《女勇士》,而在男性形象的构建上显得乏善可陈,笔者试从东方主义视野中探究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红字》东方主义解析
作者:
黄佳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统治
东方主义
种族歧视
东方女性形象
描述:
该文以萨义德《东方学》为理论框架,分析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白种"对"红种"印第安人所执行地残酷的宗教统治以及严苛的种族歧视政策;并且通过对《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形象的深入分析推断出霍桑眼中的东方女性形象——美丽、贤惠、荒淫、愚蠢、甘愿牺牲、丧失话语权、一成不变,再一次证实了霍桑无意识的东方主义思想。
以"母性"反"被看":评严歌苓《扶桑》
作者:
纪瑾雯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东方主义
母性
描述:
严歌苓的<扶桑>所表达的不仅是对纯洁爱情的美好想像,对西方霸权主义式地凝视东方的展现,还有以东方式救赎来反"被看"的文化意蕴,为当代文坛贡献了新的一类具"母性"的女性形象.
对《灶神之妻》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东方主义解读
作者:
夏凡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谭恩美
《灶神之妻》
描述:
本文运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分析《灶神之妻》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在这本小说中,主要男性人物或邪恶或残疾,主要女性人物深受父权制的压迫。这样的中国男人和女人形象刚好与西方人对东方和东方人充满偏见的狭隘认识相一致,反映了作者谭恩美塑造这些人物时的东方主义情结。
是女性主义,不是东方主义:论谭恩美小说中母亲的故事
作者:
肖腊梅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谭恩美
女性主义
母亲的故事
描述:
针对某些评论者指出的谭恩美作品扭曲族裔形象以满足西方读者东方主义期待视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谭恩美小说中母亲的故事赋予了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治愈、和解的力量,建构了女性主义的华裔文学传统。如果作家为回避"东方主义"(或任何主义)而给自己的艺术创作画地为牢,结果只能放逐历史,并且让女性经历陷入双重无声、双重边缘化的境地。
尼泊尔人类学研究的东方主义范式——兼论人类学知识本土化之必要性
作者:
李静玮
来源: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尼泊尔人类学
人类学本土化
描述:
在尼泊尔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外国人类学家的成果颇为丰硕。然而,外国学者的理论视角和学术观点往往以其本国的知识界为立足点,其于研究地的应用性则较弱,体现出学术研究上的东方主义倾向。在尼泊尔研究中,这一倾向主要体现在宗教、社会结构、女性研究和生态/经济四个领域,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四类东方主义范式。这四类范式与尼泊尔本土应用之间表现出相互分离或是部分分离的情况,体现出人类学学科与知识本土化的必要性。
他者想象与文化建构—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功夫女郎形象分析
作者:
周遵琪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文学变异学
东方主义
好莱坞
功夫女郎
描述:
从十九世纪第一位华裔女演员黄柳霜亮相好莱坞开始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众多华人女影星纷纷走出国门,进军好莱坞,试图在美国电影界争得一席之地。但她们总是被好莱坞塑造为异国情调的“奇观”,多以魅惑危险的“龙女”或迷人神秘的“中国娃娃”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客观地说,好莱坞型塑的这些华人女性形象,并不完全是某些好莱坞电影制作人的主观臆想,而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文化的一种他者建构,也即是美国人的“社会集体想象物”。1997年,007系列电影之《明日帝国》(Tomorrow Never Dies,1997)中首次出现了
对《女勇士》中东方主义的解读
作者:
董姝雯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种族身份
女性形象
描述:
东方主义原意指的是西方对东方社会文化、习俗以及人文的研究。20世纪以来,西方对东方进行的东方主义的研究大多含有负面意义。东方主义大意是指研究者以欧洲帝国主义态度来理解东方世界,又或是指外来人对东方文化及人文的旧式的及带有偏见的理解。美国当代重要的批评理论家、后殖民批评理论代表人物爱德华·赛义德于1978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品《东方主义》,并在书中表达并宣扬了东方主义观点。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西方建构的产物,旨在在东西方之间建立起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即东方是低级的而西方是优越的。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有着强烈
迎合与超越:从东方主义视角解读《庭院中的女人》
作者:
史晓方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庭院中的女人》
种族优越感
赛珍珠
描述: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凭借《大地三部曲》这部史诗巨著成为第一位因书写中国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终其一生,赛珍珠深受东西两种文化的影响。在她身上,既有西方文化优越感的深深印记,也有对中国劳苦大众的广泛同情。《庭院中的女人》创作于1946年,距离赛珍珠定居美国已经十年有余。故事发生在中国南方的一座小城镇,由吴太太准备为吴老爷纳妾一事展开,讲述了以安德烈教士为代表的白人文化和以吴家大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吴太太和丰漠在安德烈教士指引下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追寻。 之前有关《庭院中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