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红楼梦》】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东方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颗明珠:论紫姬与薛宝钗
-
作者:
顾鸣塘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文学
史湘云
薛宝钗
紫式部
《红楼梦》
《源氏物语》
曹雪芹
女性形象
林黛玉
紫姬
-
描述:
东方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颗明珠——论紫姬与薛宝钗顾鸣塘(一)十一世纪初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和十八世纪中国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分别被誉为日本和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两部巨著无论在思想艺术方面还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
童话诗人:别无选择的定位──论顾城的创作心理
-
作者:
张捷鸿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顾城
女儿性
童年经验
女性崇拜
《红楼梦》
心理基质
童年经历
童话世界
女性形象
别无选择
-
描述: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近八十年来中国新诗史上少有的“童话诗人”,他的创作期并不算长,却经历了由盛到衰、由大红大紫到消声匿迹直至灭亡的过程。他作为一个诗派的代表人物,自然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以及个人经历等各方面的原因,而作为朦胧诗派乃至中国现代诗史上几乎是唯一的“童话诗人”,他必定还具备特殊的心理方面的原因。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顾城与众不同的心理基质。并引用大量的诗歌,具体分析这些心理因素是如何成就顾城,又是怎样限制顾城的。
-
《论红楼梦人物形象》
-
作者:
暂无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见证人
古汉语语法
爱情悲剧
《红楼梦》
形象分析
悲剧命运
人物形象
林黛玉
女性形象
写作教学
-
描述:
《论红楼梦人物形象》(李锦文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长期从事语言文学和写作教学,曾先后出版过《古汉语语法基础》和《论人物描写》等专著。据《后记》介绍,作者从青年时代起就很爱读《红楼梦》,“书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常使我产生强烈的同情之心,尤...
-
《红楼梦》传统婚恋观管窥
-
作者:
刘玮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母之命
作家
史湘云
传统道德
《红楼梦》
传统女德
气质个性
林黛玉
婚恋观
传统礼教
-
描述:
《红楼梦》传统婚恋观管窥刘玮在肯定与认同《红楼梦》的民主主义倾向与反传统锋芒的大前提下,本文想从一个“小”问题出发,即从几位“红楼”少女如何处理两性关系问题着眼,管窥作家对儒家伦理观念(主要是女德规范)的承传。换言之,本文不涉及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整体评...
-
比黛玉更高洁、更悲苦的愫方心灵:曹禺戏剧人物系列论之八
-
作者:
贡献
陈留生
来源:
学海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愫方
心上人
曾文清
戏剧人物
《红楼梦》
爱情
《北京人》
曹禺
林黛玉
潜意识
-
描述:
比黛玉更高洁、更悲苦的愫方心灵——曹禺戏剧人物系列论之八贡献陈留生在“狭之笼”的“鸟”儿当中,在悲苦的女儿国里,《北京人》中的愫方可谓一位较为独特的女性形象。当我们较为仔细地观照这一人物时,便惊奇地发现:她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存在着诸多近似之处...
-
美的探索:简评游友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论》
-
作者:
黄君薇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独特的审美视角
女性意识
文学审美论
《红楼梦》
女作家群
女性文学研究
《金锁记》
现代女性文学
审美价值
-
描述:
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妇女一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在文学里,从《诗经》到《红楼梦》,女性总是以弱者,以悲剧形象出现,更不用说女性文学的存在。班昭虽有满腹经纶,李清照固然才华横溢,但她们仍是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女性,没有真正意识到女人自身的价值。“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坛风云变幻,一代女作家群崛起,女性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作为女性文学重要特征的女性意识也得到空前张扬,所以客观上要求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这一发展脉络予以梳理。 游友基教授的专著《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论》,是他十几年潜心钻研女性文学的结晶。这部书从独特的审美
-
香港“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述评
-
作者:
艾晓明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女作家
女性主义文学
述评
女性主义写作
《红楼梦》
“女性意识”
国际研讨会
性别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香港“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述评艾晓明前段,在香港由岭南学院中文系,岭南学院现代中文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1996年“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是一次颇富成果的大会。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新加坡、台湾和中国的学者,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