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海明威的童年阴霾与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付伟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恋母情结   童年经历   海明威   女性形象  
描述: 在蜚声世界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所创作的大多数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述虽然多为陪衬,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女性形象的创作来源和作者的童年经历密不可分:一方面,海明威儿时对母性的渴望所引起的恋母情结延续了一生;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的母亲十分痛恨。这种复杂的情结形成了他对女性的判断。这种影响使得海明威本人对女性既爱又恨,充斥着矛盾,也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多面的表现。
女性崇拜意识与曹禺童年“性别错位”
作者: 吴景明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崇拜   性别错位   童年经历   精神分析  
描述: 曹禺剧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他塑造了一系列大胆泼辣、个性鲜明、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众多怯懦、无力的男性形象。这种女性崇拜意识与其童年生活、演戏经历密切相关。对女性的过分崇拜和长时间扮女角形成的自身“性别错位”使他的爱情、婚姻充满曲折。对众多怯懦、无力男性形象情感上的亲和与理智上的否定 ,则表达了他对“性别错位”产生的脆弱性格的恐惧
论童年经历对丁玲早期(1927-1929)文学创作的影响
作者: 田明明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爱缺失   丁玲   文学创作   童年经历   女性形象  
描述: 童年往往为人记忆深刻,童年的不幸往往影响人的一生,作家亦是如此。丁玲是我国现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著名女作家,其坎坷曲折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为其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作品既带有自传性,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童年父爱的缺失、独自的苦闷、性别的自卑深深影响着其早期的文学创作,丁玲努力在生与死的感触中想象父亲,在独立和冷静的思考中审视女性,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华丽的一笔。
我想破解的秘密是我自己身上的软肋
作者: 黄德海   走走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获》   童年经验   身体叙事   阎连科   无根之木   我自己   小说写作   童年经历   陈丹燕   焦虑感  
描述: 黄德海:在开始各类题材和文体试验之前,你的小说中心都是围绕自己的,所有的事情和感受,都是你感知或触碰的。我觉得你这部分小说写得细密流畅,几乎每一个心理的沟沟坎坎,轻微的变化,由轻微的变化导致的或平和或激烈的行为,都让人觉得准确,值得信任。在这些小说里,我甚至能看到一个勤奋不倦,甚至有些气鼓鼓地观察着自己,也捎带冷峭地看待着周围人的女性形象。写这些作品的时候,你处于一种怎样的心理或意识状态?
童话诗人:别无选择的定位──论顾城的创作心理
作者: 张捷鸿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顾城   女儿性   童年经验   女性崇拜   《红楼梦》   心理基质   童年经历   童话世界   女性形象   别无选择  
描述: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近八十年来中国新诗史上少有的“童话诗人”,他的创作期并不算长,却经历了由盛到衰、由大红大紫到消声匿迹直至灭亡的过程。他作为一个诗派的代表人物,自然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以及个人经历等各方面的原因,而作为朦胧诗派乃至中国现代诗史上几乎是唯一的“童话诗人”,他必定还具备特殊的心理方面的原因。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顾城与众不同的心理基质。并引用大量的诗歌,具体分析这些心理因素是如何成就顾城,又是怎样限制顾城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