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你对“红楼”女性知多少:《红楼梦》女性知识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作者: 王人恩   张耀予   张克锋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知识   《红楼梦》   问卷调查  
描述: 《红楼梦》一书描写了众多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笔者就此在大学生中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红楼"女性形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有自己爱憎分明的立场和强烈的善恶道德观念,但其中亦折射出一定的物质利益取向。
“正邪两赋论”、“金陵十二钗”渊源补论
作者: 王光福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陵十二钗   正邪两赋论   小石城山记   二十四花品   洛阳牡丹记  
描述: 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所说的一篇“正邪两赋论”,在《红楼梦》中意义重大。周汝昌先生曾对其一再论及,并且指出它和明代吕坤、宋代朱熹的思想渊源。其实它的源流可以追溯得更远一点:宋代的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唐代的柳宗元在《小石城山记》中,都曾发抒过类似的思想观点。周汝昌先生也曾论及“红楼花品”,说《红楼梦》是一部“群芳谱”。其实“金陵十二钗”这一女性形象群,也来自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的“二十四花品”。明乎以上两点,不仅会加深对“正邪两赋论”的理解,也会对了解曹雪芹的整个锦绣文心有所助益。
《红楼梦》女性审美理想管窥:以薛宝琴形象塑造为中心
作者: 关四平   陈默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薛宝琴   红楼梦   女性审美理想   形象塑造  
描述: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寄寓的女性审美理想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既有"正邪两赋"、美丑并举的真实性描写,也有理想化、完美型的形象塑造。二者是各有作用的辩证统一。前者主要体现在钗、黛和湘云等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后者则寄寓在薛宝琴形象上。薛宝琴身上既有林黛玉的清高脱俗,也有薛宝钗的稳重大方,还有史湘云的潇洒自然,是融合了三位杰出女子审美要素的集合体,似乎可以说是曹雪芹完美型女性审美理想的寄寓者。这体现了曹雪芹在"如实描写,并无讳饰"的同时,也有某种带有超现实色彩的完美性的审美理想追求。
论《红楼梦》回目里的大观园
作者: 白灵阶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回目   大观园  
描述: 大观园是《红楼梦》当之无愧的核心空间。曹雪芹精心选择了大观园内一系列景点和建筑直接进入小说回目,用以介绍故事环境、突出故事主角、建构爱情空间、烘托女性形象、彰显诗性特征等;作家还以人物在大观园中的居住空间是否入选回目,曲折表达了对红楼人物不同生命状态的价值评判。故此,入选回目的大观园空间系列,不仅具有一般小说回目的预叙功能,还像一种画外音,参与了作家意图的自我阐释。
贾探春的管理才能研究述略
作者: 郜文静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管理才能   贾探春  
描述: 《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当中,贾探春以其有头脑、有魄力而显现出她的独特性。二百多年来,人们对贾探春形象特别是她的管理才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贾探春的理家才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与研究。
林黛玉形象补论
作者: 张利玲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为人处事   林黛玉  
描述: 林黛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深印人心最具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之一,读者评家历来比较关注她那风神独具的清标清纯清奇的气韵和人格。我们以为这种传统批评存在着人为的单薄化纯净化倾向,人们过于夸张林黛玉身上任情率性的浪漫气质,有意无意忽略了特定时代特定文化氛围中艺术典型不可避免的主流文化烙印,其中林黛玉为人处事风格就需要重新审视,这种审视将有助于完整理解和把握这一典型人物的丰厚内涵。
简析霍克斯英译版《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裂变
作者: 王田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霍克斯英译版   林黛玉形象  
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在原著中,曹雪芹用天才般的文学造诣塑造了千千万万美丽动人、才华横溢、可歌可泣的女性形象,林黛玉形象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用尽十年左右的时间将《红楼梦》翻译成英文,于1973年出版成书。那么西方人眼中的黛玉是什么模样?黛玉形象发生了怎样的裂变?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
明末清初世情小说对《红楼梦》的影响
作者: 雷勇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情小说     悲剧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 ,对明末清初世情小说与《红楼梦》的关系作了具体考察 ,认为 ,《红楼梦》的成功与明末清初世情小说创作经验的积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才子佳人小说首先对《金瓶梅》以来小说创作中人欲横流的现象进行了反思 ,强调了恋爱婚姻中“情”的重要地位 ,因此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对“欲”进行了净化 ,使之升华为情。同时又一变男才女貌的婚姻模式 ,着力突出女子之“才” ,并塑造出一批情深似海、才过须眉的才女形象。《金云翘传》、《林兰香》等小说继承了才子佳人小说重情崇才的特点 ,但抛弃了大团圆的“俗套” ,力
试论紫鹃命名取义多层能指的文化意蕴
作者: 阮素芳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鹃   命名取意   多层能指   文化意蕴  
描述: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下层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其姓名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内蕴。本文主要以黛玉的丫环紫鹃为例,分析其名字紫鹃的多层能指文化意蕴,诸如:愁恨冤怨、思归难离、坚韧不弃、离亡哀死等等,从而使读者能从一个新的角度——丫环紫鹃名字所赋予的文化意蕴中更清楚的认识《红楼梦》女主人公黛玉的悲剧命运,进而管窥《红楼梦》的丰富文化意蕴与超凡艺术魅力。
《红楼梦》中花卉背景对女儿形象的渲染作用
作者: 曹立波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花卉背景   女儿形象  
描述: 花卉在《红楼梦》中除了直接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等方面的作用之外,还具有另一功效,即花卉作为背景对小说中几位主要女性形象的衬托、渲染作用。本文分析了桃花、梨花、芍药背景下的三位女子,即黛玉的“花之颜色人之泪”、宝钗的“梨花一枝春带雨”和湘云的“有情芍药含春泪”。美丽的花朵与美女的眼泪,强化了黛玉血染的凄美、宝钗冰)的冷艳、湘云酒醉的孤芳。“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这幕悲剧舞台的大背景则是盛开的花朵。《红楼梦》中的花卉不仅烘托了人物,而且集中起鲜花下的人物进一步烘托出盛衰的题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