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社会性别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试析视觉文化中如何抵制女性的“被看”
-
作者:
夏旭光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文化
男权社会
社会性别意识
女性观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体意识
男尊女卑
女性形象
男性
性别平等
-
描述:
在男权社会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女性被看、女性按照男性的标准来自觉地塑造自己、女性被边缘化、刻板化等等都不是最可怕的,最令人恐惧和无奈的是当"男尊女卑"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时,女性认同并参与到男权社会的建设之中,对自身无社会地
-
柘枝和冪离:以唐代理想女性形象为坐标的探讨
-
作者:
李志生
来源:
民族史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女性服装
社会性别意识
理想
审美意识
审美取向
舞蹈
唐前期
女性形象
唐代社会
-
描述:
女性社会性别意识是一个大而泛的话题,其中蕴涵着诸多可以探索的问题。在我们将视野由主流文献扩展至边缘史料(诗歌、笔记、小说、医书、考古资料等等),由主流领域(如政治、经济等)拓展至边缘领域(如舞蹈、服装等)时,女性性别意识便得以在更多的层面展现。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唐时理想女性形象为坐标,选取边缘领域中的舞蹈和服装,来考察其所展示的女性性别意识,及其与理想女性形象间的偏离与契合。
-
教材文化中的社会性别研究:以江苏教育、北京师范大学、语文三个出版社语文教材为例
-
作者:
张溢
向蓓莉
来源:
今日教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偏见
社会性别意识
语文教材
社会性别公平
性别刻板印象
中小学教材
女性形象
性别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教材编写
-
描述:
教材文化是体现在教材内容及教学活动中的社会文化,代表着社会权威的知识、价值和观念系统,其显性与隐性规范、价值观均渗透着国家及社会为青少年社会化所选择的特定内容。一方面,教材文化直接反映出社会的主流文化和强势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它对社会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
让女性走入网络世界的“半边天”
-
作者:
石艳
张小山
来源:
社会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世界妇女大会
社会性别意识
性别歧视
网络世界
互联网
女性形象
女性网站
女性主义
妇女研究
-
描述: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讯技 术的结合,出现了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之 后的“第四媒体”——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使社会跨入了令人振奋的信息化时代,并给倡导性别平等的人士带来了新的希望。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上,苹果电脑有限公司副总裁罗宾·亚伯拉
-
男权话语主导下的女性电视形象
-
作者:
饶岚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社会性别意识
性别歧视
刻板印象
女性地位
女性传播
电视媒介
女性形象
男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和视角考察电视媒介的传播,电视媒介对男性和女性呈现的频率有很大的差别,焦点报道的次数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对女性的忽视和性别歧视等现象。
-
传媒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取向
-
作者:
潘绥铭
刘光华
来源: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传媒工作者
女性主义理论
社会性别意识
相关分析
女性主义者
男女平等
离散度
社会学研究
女性形象
显著度
-
描述:
传媒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取向
-
从"三八"特别节目看庆典节目的创新
-
作者:
王磊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节目的
传播环境
表现手法
社会性别意识
节目形式
主持人
生存状态
妇女节
女性形象
理性色彩
-
描述:
在去年和今年的"三八"妇女节这样一个特别的庆典节日中,中央电视台在一套节目中一改传统的庆祝形式,先后制作了两台各长达90分钟的节目.在这两期特别节目中,编导者独辟蹊径,以独特的视角,鲜明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表现了对现实和历史的关注,弘扬了神采生动的个性.节目播出后,受到广泛的赞誉.2000年"三八"妇女节特别节目--<我们的一个世纪>更注重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显示出明显的怀旧色彩.而2001年的<我关注,我记录>则立足于现代女性今天和未来生存状态的关注,表现出与现实同步的强烈的时代感.……
-
女性学建设专题研究
-
作者:
叶文振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女子学院
社会性别意识
主管单位
妇女解放运动
女性研究
中国特色
女性学
理论联系实际
性别主流化
-
描述:
主持人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高度评价了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还精辟论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加快构建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要具备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等特点,以及在推进哲学社会
-
把妇联组织建设成“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需要从源头着力: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的体会
-
作者:
吴宏洛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组织建设
胡锦涛
社会政策
妇联组织
社会性别意识
政策制定
坚强阵地
总书记
妇女节
性别差异
-
描述: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三八"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
-
我国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及其意义
-
作者:
李慧英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概念
社会性别制度
社会性别意识
性别文化
女性研究
女权主义
性别规范
性别视角
性别研究
性别角色
-
描述:
我国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