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心灵追寻──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综述
作者: 河洛易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20世纪   女性小说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王安忆   女性小说创作   后新时期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描述: 心灵追寻──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综述河洛易情爱,是中外文学一个最古老而又永远年轻的主题。从“五四”到“新时期”、“后新时期”,中国小说界出现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情爱文学,其中尤以女性小说为世人所瞩目。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女性作家群,她们的作品记录了在中...
主编絮记
作者: 李巍   来源: 大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世音   当今中国   主编   文学边缘化   多余人   女性角色   一点红   敦煌壁画   女性文学   专号  
描述: 在文学失宠文人失落文学边缘化文人成多余人的沸沸扬扬中,以专号绽放一朵冷艳深寂的"女性文学"之花,未免太自作多情太不甘寂寞了。而今时髦给文学取名,似乎新名儿就能热闹文学。其实历史上不是早有过改敦煌壁画上的男性观世音为"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生天喜,朱唇一点红"的送子娘娘么?女性不是"观
散文和女人
作者: 陈实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现代化   女作家   女性散文   妇女解放运动   人的全面发展   20世纪文学   女性文学   中间阶层   世界华文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  
描述: 20世纪文学的发展几乎是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的,至少在中国,在受中国文学影响至深的东南亚华文文学中,这种现象具有一种规律性的呈示。 150年前,或者100年前,学术不外汉学、宋学,诗文不外桐城、常州、宋诗、同光,小说不外侠义、公案。踞傲于文学之上的光荣,都被男人垄断。他们或“束发就学,皓首穷经”,或“游市肆间,五公招之不至”,虽然格局狭小且多谬种流传,却能凭了性别的优势,哗然骇乎于社会,文坛之中,难见女儿身影。女性文学——如果是有的话,也是藏闺阁之中,作一些“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短烛烧残,春痕暗
男性关怀:从母性到文化策略
作者: 易光   来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策略   文化功用   女性作家   创作行为   男权文化   两性对抗   女性主义批评   《纪念》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描述: 男性关怀:从母性到文化策略
当代德语妇女文学主题思想初探
作者: 黄克琴   来源: 外国语文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发展轨迹   女作家   妇女文学   妇女解放运动   父权文化   德语   主题思想   作品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通过部分当代德语妇女文学作品的介绍和浅析,着重探讨德语国家当代妇女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及这一时期妇女文学的主题思想。
赵玫:写作是自我的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花(上半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状态   女性作家   自我意识   女作家   文学传统   文艺思潮   文学创作   写作   西方   女性文学  
描述: 赵玫:写作是自我的事
巾帼不让须眉: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隐性脊梁
作者: 宗文集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系氏族社会   李清照   封建社会   隐性   社会作用   发展史   华民族   民族发展   采集活动   女性文学  
描述: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由男女两性共同完成的创业史,男性和女性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华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社会作用却隐而不显。本文将从女性在生产、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方面进行纵向勾勒,从而确定中华女性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隐性脊梁。
着力探视女性的心灵──评胡辛的三部人物传记
作者: 胡颖峰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陈香梅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者   女性命运   女性写作   知识女性   女性文学   人物传记  
描述: 着力探视女性的心灵──评胡辛的三部人物传记胡颖峰一、独写女性的“三传”尽管同样跻身于90年代的中国“传记热”中,胡辛并非历史史实的记录者。她的传记作品序列《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原名《章江长恨歌))、《最后的贵族──张爱玲)和《陈香梅传)(以下简称“...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风景线
作者: 杨匡汉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风景   九十年代   都市文学   中国文学   大众文学   现实主义   “个人化写作”   先锋文学   女性文学   母语思维  
描述: 尽管不再有80年代几度的文学轰动,也尽管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出现了美丽的和不美丽的文学混乱,90年代的中国文学,仍然形成了一道引人瞩目的风景线。 一系列的“新××”、“后××”的构词法,只能表明对“时段进化”的膜拜,未必是对文学的价值规范的依恃。真正的文学发展并非线性的“向前”,而是“向上”的提升。我们自然注意到时间的刻度,同时更看重精神的高度。 若是略加梳理,那么,90年代中国文学的风景线上有如下十大景点。这些景点的意义不在于结论的推演而在于问题的提出,从而使文学运行于对生存——生命、思维——写
世纪之交文学问题杂谈
作者: 刘安海   来源: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男性文学   女性作家   民族   科学技术   文学创作   人文精神   知识分子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描述: 我们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文学创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学消费的需求,归根结底则在于推动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我认为,目前影响、制约甚至干扰文学繁荣和发展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值得文学研究界注意。这里以杂说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意见,权作引玉之砖。
< 1 2 3 ... 236 237 238 ... 239 240 24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