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题思想】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劳伦斯研究在中国
-
作者:
苏锑平
来源:
美中外语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手法
性
主题思想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女性形象、性、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这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对劳伦斯的研究做一小结。本文发现国内研究者对劳伦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小说,而忽略了他的其他作品,从而使劳伦斯给人留下一个平面的印象。[著者文摘]
-
劳伦斯研究在中国
-
作者:
苏锑平
来源: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手法
性
主题思想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從女性形象、性、主題思想和寫作手法這四個方面,對近年來國內對勞倫斯的研究做一小結。本文發現國內研究者對勞倫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小說,而忽略了他的其他作品,從而使勞倫斯給人留下一個平面的印象。
-
19世纪与20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创作比较
-
作者:
杜艳春
杨璐璐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女性
主题思想
女性文学
意象
-
描述:
19世纪是英国“女性创作的丰收季节”,20世纪是英国女性作家创作的繁荣时代.两个世纪的女性作家都在关注一个共同的主题——女性如何冲破世俗偏见的束缚,努力追寻自由、平等和独立.本文着力探讨19世纪与20世纪的英国女性作家在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以及表现手法方面如何演绎女人自己的故事.
-
《李生窥墙传》与《离魂记》之比较
-
作者:
陈雅飞
孙惠欣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
《离魂记》
《李生窥墙传》
-
描述:
都出现了"离魂"这一情节。但是他们在主题思想、男性与女性形象以及男女地位格局上又有一定差异,表现出了中国与朝鲜半岛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
-
浅析中西方女性文学主题思想与写作手法异同
-
作者:
曾妍
谢剑玲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手法
比较
中西方女性文学
意义
主题思想
-
描述: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女性的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了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比较的方面有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当然,同为女性文学,本文也提到两者的共同之处。最后,文章指出了将中西方女性文学进行比较的积极意义。
-
论哥特小说《新夏娃的激情》的女性主题
-
作者:
李莹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英国小说
主题思想
女性主义
《新夏娃的激情》
-
描述:
安吉拉·卡特(1949-1992)是二十世纪英国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主义作家。她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创造性的作家,她的风格与众不同,无人可比。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小说、科幻小说、哥特小说、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都可指涉及其作品,但又都不足以涵盖全部,除了超现实主义,没有任何一种文体始终贯穿她的整个文学创作体系。在她的整个创作生涯,卡特充分利用了语言和幻想作品创作的主旨。她曾经说过:“一个好的作家可以使你相信时间的静止。”她的作品可以说是后现代文学和女性主义结合的成功代表。 同样,卡特的文学地位也非同寻常。卡
-
属下能说话吗?--《灶神之妻》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江玉梅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谭恩美
《灶神之妻》
主题思想
美国华裔作家
人物形象
-
描述:
谭恩美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小说家,她的成名作《喜福会》在1989年问世以来,获得多个奖项,好评如潮。1991年,她又推出了第二部小说《灶神之妻》,该书又一次轰动美国文坛,获得美国评论界和大众读者的欢迎,并进一步确立了谭恩美在美国主流文学界的地位。本文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灶神之妻》,指出第一代华裔妇女温妮在美国主流文化中长期处于“属下阶层”,受父权制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无力为自己说话。而作为新一代华裔妇女的知识分子谭恩美有责任在主流文化中寻回被掩盖的声音,为她们发声。 这篇论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其中包
-
太宰治文学主题思想研究
-
作者:
李现凤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反抗
叛逆思想
太宰治文学
主题思想
“罪”意识
再生思想
-
描述:
太宰治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特色的作家,他在短短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作品《斜阳》发表后,甚至还引出“斜阳族”这一流行语,其文学有“昭和文学不灭金字塔”之美誉。太宰治作为“无赖派”文学的杰出代表,在深刻描写二战后陷入空虚、绝望境地年轻人精神世界的同时,其文学中的抵抗精神和不妥协精神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广受读者欢迎。太宰治是真实、信任、自由的追求者,纵观其整个文学创作,他始终在描写、挖掘、批判并抗拒现实社会的险恶、人心的虚伪和人性的伪善,或者可以说,这也是太宰治一生追求的文学轨迹
-
陈与郊剧作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
-
作者:
闫正林
来源:
戏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红玉
明万历
至死不渝
人物画廊
主题思想
汉宫秋
双烈记
文姬入塞
传奇作品
习套
-
描述:
的精神风貌共同筑起陈剧丰富多彩而深邃细腻的女性人物画廊。这些形象具体分为以下三种:1.执着于爱情而至死不渝为爱至死不渝是大多文人传奇反映的主题思想,至明万历年间已成习套,鲜出新意,陈与郊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虽然也趋附时流,讴歌生
-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二仕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手法
十七年电影
女性身份
电影作品
女性性别
少数民族题材
主题思想
女性形象
-
描述:
十七年关于女性的主题实际上是阶级的,革命的主题,而不是性别的主题。任何女性的爱情经历或者转变成英雄的主题,其最终指向是政治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