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简论
作者: 罗婷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理论   社会性别   黑人女性主义   黑人女作家   白人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   美国少数族裔  
描述: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源于主流女性主义批评,但其独特的文化与种族语境又使它游离主流女性主义批评,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既反对父权制文化观念和男性文学批评标准,又质疑特定意义上的白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认为它们浸润着浓厚的男性本位主义思想或殖民主义意识,从而希冀通过文学创作和批评使少数族裔妇女摆脱多重歧视和多重压抑的历史格局.由边缘走向中心。
全文: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源于主流女性主义批评,但其独特的文化与种族语境又使它游离主流女性主义批评,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既反对父权制文化观念和男性文学批评标准,又质疑特定意义上的白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认为它们浸润着浓厚的男性本位主义思想或殖民主义意识,从而希冀通过文学创作和批评使少数族裔妇女摆脱多重歧视和多重压抑的历史格局.由边缘走向中心。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简论
作者: 罗婷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理论   社会性别   黑人女性主义   黑人女作家   白人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   美国少数族裔  
描述: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源于主流女性主义批评,但其独特的文化与种族语境又使它游离主流女性主义批评,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既反对父权制文化观念和男性文学批评标准,又质疑特定意义上的白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认为它们浸润着浓厚的男性本位主义思想或殖民主义意识,从而希冀通过文学创作和批评使少数族裔妇女摆脱多重歧视和多重压抑的历史格局.由边缘走向中心。
全文: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源于主流女性主义批评,但其独特的文化与种族语境又使它游离主流女性主义批评,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既反对父权制文化观念和男性文学批评标准,又质疑特定意义上的白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认为它们浸润着浓厚的男性本位主义思想或殖民主义意识,从而希冀通过文学创作和批评使少数族裔妇女摆脱多重歧视和多重压抑的历史格局.由边缘走向中心。
论中美当代女性小说中的女权意识
作者: 罗婷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女作家   中国新时期   女主人公   女性小说   美国妇女   妇女生活   传统观   新女性   当代女性   女性文学  
描述: 美国当代女性文学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是美国新女权运动的产物。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于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文艺繁荣、强调主体意识的新历史时期。在社会改革的转折时期,中、美女作家都高扬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旗帜,驰骋于本国文坛,形成蔚为壮观的阵容。在美国有盛誉之下的玛丽·麦克锡、西尔维娅·普拉斯、乔伊斯·卡洛奇·欧茨、蒂丽·奥尔逊、吉恩·斯塔福特,艾丽斯·沃克、托尼·莫里逊等。在中国有颇负声望的张洁、张辛欣、王小鹰、陆星地、张抗抗、王安忆、残雪等等。这些女作家充满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小说成了她们倾诉感情、表露思想的最佳形式。她们从女性经验出发,以家庭、婚姻、情感、伦理等为题材
全文:美国当代女性文学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是美国新女权运动的产物。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于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文艺繁荣、强调主体意识的新历史时期。在社会改革的转折时期,中、美女作家都高扬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旗帜,驰骋于本国文坛,形成蔚为壮观的阵容。在美国有盛誉之下的玛丽·麦克锡、西尔维娅·普拉斯、乔伊斯·卡洛奇·欧茨、蒂丽·奥尔逊、吉恩·斯塔福特,艾丽斯·沃克、托尼·莫里逊等。在中国有颇负声望的张洁、张辛欣、王小鹰、陆星地、张抗抗、王安忆、残雪等等。这些女作家充满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小说成了她们倾诉感情、表露思想的最佳形式。她们从女性经验出发,以家庭、婚姻、情感、伦理等为题材
自我意识的回归——台湾5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
作者: 刘海霞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确立   处境   年代   女权主义   中国   女性人格   台湾省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   女性形象  
描述: 自我意识的回归——台湾5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
性爱:当代女性文学的基点及其缺失
作者: 邹巅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闭性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   男权文化   直观呈现   负面影响   性爱   文化心态   “闺阁意识“   审美品位   当代   女性文学  
描述: 性爱:当代女性文学的基点及其缺失
在寻找和审视自我中寻找和审视社会:新时期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思维变迁
作者: 艾斐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新时期   女作家   是不能忘记的》   人性   小说创作   艺术风格   主体意识   《我是谁》   女性文学   《红豆》  
描述: 弗吉尼亚·美尔夫曾说:“女小说家只有在勇敢地承认了女性的局限性后,才能去追求至善至美”。这种看法本身就包含着对女性个性的压抑和人格的弱化。然而,在我们以往的文学中,它却是一个事实。所幸的是,这个事实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一些有个性、有追求的女作家,已在这方面大胆地迈出了挑战性的步伐。
《简·爱》:早期女性文学的丰碑
作者: 伍之伦   来源: 学语文(中学高中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第一人称   艺术风格   高中   课外阅读   语文   英国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阅读欣赏  
描述: 《简·爱》:早期女性文学的丰碑
文化自审视阈下的“第二性”--从现当代四位女作家的创作看女性文学的一种主题演进
作者: 胡慧翼   来源: 荆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张爱玲   20世纪   王安忆   文学评论   凌叔华   自审意识   价值取向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铁凝  
描述: 20世纪女性文学的内部涌动着一条暗流--那就是女性文学对女性自身文化负面的冷峻自审和批判。在这一文学主题的发展演进中,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四位女作家的创作具有代表性。她们把外与内的经判结合起来,切入对女性文化负面的不同观照层面,形成了互相传承、递进和超越的关系。女性自审文学的发展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对女性深层传统意识的剥离与批判;二是反拨文化立场上的父权审美机制和男性话语,肯定了被压抑抹煞的女性俗念(“恶”)的历史合理性价值;三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女性生命本体做的整体的否定和批判,深入了女性的欲
扎迪·安密斯夺得“橘子奖”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天(双语时代)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牙》   科学生活   布克奖   《守夜人》   《意外》   扎迪·   澳大利亚   小说家   女性文学   史密斯   《论美》  
描述: 扎迪·史密斯因其小说《论美》而赢得了“橘子小说奖”。这名30岁的伦敦本土作家在其第三次冲击之际取得了这项为表彰女性文学设的3万英镑奖金。她的前两部小说《白牙》和《搜集签名的人》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入围.但最终落选。在本次大奖的6部竞选作品中还包括艾丽·史密斯的《意外》(曾获去年的布克奖提名)以及妮可·克罗丝的《爱的历史》。澳大利亚的嘉丽·蒂凡妮是入围者中唯——名初涉创作的小说家.其作品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科学生活法则》。其他最终入围的提名者还有创作《守夜人》的莎拉·沃特斯和创作《黑色之外》的希拉里
关于女性作家小说的“词学”研究
作者: 沈嘉达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   “关键词”   西方女权主义   哲学根源   《生活秀》   当代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小说   “词学”研究   女性作家   《黛二小姐》   中国   陈染  
描述: 世纪之交,女性文学一度成为“显学”。人们或引经据典,从西方女权主义那儿寻觅哲学根源;或探幽发微,企图从中国古代作品中捕捉到“女性主义发源于中国”的蛛丝马迹。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研究者多崇尚长篇大论,信笔写来,洋洋万言。然而,笔者依然执拗于“微观”论述,依照洪子诚教授《当代文学关键词》模式,从女性作家小说“关键词”这一角度,试作一“只言片语”论说。
< 1 2 3 ... 239 240 24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