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405 条
-
女性文学的风骨──浅谈中国女性自主意识
-
作者:
梁筱红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主意识
女性文学
弱视角色
-
描述:
当前,部份女性文学大量采用程序化的叙述模式,以适合大众阅读水准,女性形象表现在经济地位上的角色弱视、在社会进程中的角色退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媚俗的态势,女性角色有弱势倾向,这与现代社会女性解放和女性自主意识提高相悖,因此,塑造具有审美意义的女性形象,不可忽视女性文学的风骨。
-
关于“女性文学” 界说的理论辨析及思考
-
作者:
邓云
来源: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念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文章从文学史、女性社会学和当前女性文学发展趋势等角度对“女性文学”的数种界说进行了理论辨析,指出“女性文学”界说众说纷纭的原因及对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
-
20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简论
-
作者:
李京霞
来源:
中国培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英国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20世纪的英国,女性在家庭、职场、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地位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英国的女性文学在这样相对宽松的历史环境下蓬勃发展起来。英国女性主义作家们运用文学表达着日益觉醒的女性主义意识,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新女性形象。在这一时期,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在社会政治权利层面上追求女性平等独立权利的初期阶段,争取女性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中期阶段,以及探索两性关系及男女平权的后期阶段。
-
美国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
-
作者:
聂鑫琳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人公
美国作家
女性文学
-
描述:
通过细读文本的方式研读了19和20世纪女作家的作品,对其主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女性必须能够认清自己、自强自立、摆脱依附的思想、不走极端,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才能幸福。
-
日本“山姥”传说的现代文学解构
-
作者:
肖霞
来源:
民俗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山姥传说
日本
女性文学
-
描述:
“山姥”是日本流传较广的一个民间传说,但在日本现代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山姥”已不再是传说中“栖息在山中的老女”形象,而是对具有某些山姥特质的女性解构之后而形成的崭新的富于理性思考的女性人物形象。现代社会中的“山姥”,大都是遭遇人间不公,饱受生活磨难的女性。她们是现代社会既有制度和世俗凡尘的受害者,其最终命运往往是被世人当作禳灾辟邪的牺牲者而被供奉于人间道德的“审判台”上,从而成为夫权专制社会罪孽的救赎者。
-
“五四”以来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性的建构:兼论隐形空间中的集体型叙事声音模式
-
作者:
崔蔚
来源:
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形空间
女性文学
叙事声音模式
-
描述:
集体型叙事声音模式的应用是女性写作由私人空间走向公共空间的标志,当女性文学中的女性人物以我们这一集体声音出现时,女性对男性传统下女性审美标准的否定就由零星走到了群体。隐形空间不仅意味着女性生存的物质条件,同时更代表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审美观点和评价机制,是女性进行自我赋权的理论生长点。
-
女性文学内涵探析
-
作者:
卢云峰
来源: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析
女性意识
内涵
女性文学
-
描述:
由于存在着不同层次、不同理论背景的界定,因此关于"女性文学"的内涵,目前文学研究评论界有四种观点。观点二的唯性别论、女性题材论和观点四的唯性别论、女性意识论占大多数。笔者认为女性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女性作家创作的表现女性人物的作品均称之为女性文学;狭义上指女性作家创作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品才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并称之为女性主义文学。
-
女性文学主体性论纲
-
作者:
李玲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隐含作者
女性文学
对话
-
描述:
作为确立女性文学内涵的女性主体性,应是专指隐含作者的女性主体性,而非作品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性或叙述者的主体性;而且,此种主体性剔除了霸权,因而实际上是一种主体间性.女性文学应该在女性隐合作者与作品中男性人物、女性人物之间建立主体间的对话关系.在目的论层面上,女性文学应该能够守护男女两性的本真存在、追问可能生活的维度,因而能够超越现代性反思语境中的怨恨情结.
-
从《玛莎·奎斯特》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文学
-
作者:
余霞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玛莎.奎斯特
主体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起步较晚,缺少丰富的传统根基,且多关注女性情感成长历程和道德说教,鲜有作家和女性人物内心真正声音的表露,处于一种亚文化状态。《玛莎·奎斯特》是多丽丝·莱辛的早期作品,这部作品突破了男性主流文化和传统观念的挟持,在女性文学这片领地上大胆倾诉自己的感觉和思想,赋予作品和女性人物更多空间和自由。
-
风俗画·评弹调·散文诗:评朱宏梅《指尖上的温度》
-
作者:
杨逾涵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域精神
朱宏梅
苏州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当代苏州文学以其清绮秀婉的风格记录了吴地苏州的变迁,作家们将焦点瞄准那些生活在市井中的小人物,通过对凡人琐事的细腻描摹展现大变革时代小人物的内心思想与生存状态。本文通过对苏州作家朱宏梅的小说集《指尖上的温度》的研究,从一张姑苏市井的风俗画、一首女性心灵的评弹调,一首温婉绵密的散文诗三个维度,即作品的地域精神文化内核、思想内容以及语言风格三个角度对其作品的艺术风格的探索,试图对这位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展现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苏州的风俗特色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小人物,特别是女性人物的内涵进行开掘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