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405 条
-
维吾尔族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
-
作者:
任一鸣
张淑萍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维吾尔族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地域特色;在传承中又有对于现代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女性人物形象倾注了更多的痛惜与企盼,具有浓郁的悲剧特色.这由此呈现出维吾尔族女性文学特有的文化内涵,独具的艺术价值.
-
论简·奥斯丁的女性叙事策略
-
作者:
王桂琴
来源:
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女性文学
简.奥斯丁
-
描述:
简.奥斯丁的女性叙事策略体现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两个方面。在叙事内容上,她摒弃男性的宏大叙事模式,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推上前台,让女性人物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而且一反男性叙事文学对女性的歪曲和贬抑,还女性人物以真实的形象,她提倡一种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的婚恋观念。在叙事手法上,她广泛使用第三人称隐含的女性的叙事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反讽等“间接手法”,借小说人物之口隐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谴责男权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奥斯丁采用理智而克制,冷静而平和的女性叙事策略
-
阻隔模式与女性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建构——传统女性文学类型化人物塑造意义及其消极性
-
作者:
刘卫英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题
类型化
阻隔模式
女性文学
-
描述:
阻隔模式在传统女性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人物类型若干形象系列中 ,神女、帝妃、弃妇、荡妇、番女系列 ,阻隔的关目都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结构功能。“阻隔”模式类型创立 ,有利于作品审美表现、文化容量承载、艺术思维与神秘思维的相互结合。类型化创作有其存在意义 ,也有着不可回避的消极性。
-
母性塑就的人格:[张承志及其女性人物创作]
-
作者:
马丽蓉
来源:
新疆回族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人物形象
-
描述:
母性塑就的人格:[张承志及其女性人物创作]
-
女性写作的两类文本——陈染与卫慧作品内涵的一种比较
-
作者:
张晓晶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卫慧
内涵比较
陈染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当前的女性文学创作中 ,以陈染为代表的写作是一种认真体察和表现女性生存之痛的写作 ,具有人类性和形而上的意味。而卫慧等人的作品却失去了这样的文学品格。两者内涵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女性的人物形象、女性的时空观念以及女性的“躯体写作”等方面。
-
女性出头一片天——台湾女性文学一瞥
-
作者:
彭燕彬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出头
台湾
实力
女性文学
-
描述:
起步甚晚且以不可阻挡之势跃入台湾文坛前列的女性文学 ,一举打破台湾文坛长期以来男性独家鼎立的局面 ,而使当代台湾文坛迈进多元化创作发展的大道。从对中国传统女性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到新生代女性文学的突起 ,均显示了台湾女性文学发展的实力。台湾女性文学创作主题的重心是以塑造众多性格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来透视出其畸形社会。在艺术表现形式上 ,亦可谓百花竞放 ,争奇斗艳。作为我国当代文学不可缺少的台湾女性文学 ,是与大陆女性文学互呈异彩、交相辉映的。
-
拨开云翳始见“日”——《元始女性是太阳——“青鞘”及其女性研究》述评
-
作者:
彭旭
来源: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思想
女性研究
日本女性
女性文学
-
描述:
《元始女性是太阳》对“青鞘”及其女性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的解读。《青辖》是近代以来日本女性自我觉醒和追求解放的集中反映,是日本女性主义思想的起源。“青鞘”及其女性作为标本是我们认识日本近代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女性文学发展的切入点;同时,还可使我们了解当时日本女性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存环境、人格形态及文化心理等。
-
拨开云翳始见“日”——《元始 女性是太阳——“青鞜”及其女性研究》述评
-
作者:
彭旭
来源:
山东工会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思想
女性研究
日本女性
女性文学
-
描述:
《元始女性是太阳》对"青鞜"及其女性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的解读。《青鞜》是近代以来日本女性自我觉醒和追求解放的集中反映,是日本女性主义思想的起源。"青鞜"及其女性作为标本是我们认识日本近代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女性文学发展的切入点;同时,还可使我们了解当时日本女性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存环境、人格形态及文化心理等。
-
难以救赎的人生——《十八春》女性命运的透视
-
作者:
覃文珍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八春》
张爱玲
女性研究
女性文学
-
描述:
张爱玲《十八春》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现代女性命运主要表现为 :经济上或精神上的不独立 ,使女性作为男人的依附而存在 ;她们由于相似的生存境遇和利益争夺而互不相容 ;她们追求幸福 ,但命运却是悲剧性的。这些构成了张爱玲本人女性观的重要内容。
-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
-
作者:
张敬婕
廖春涛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
-
描述: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思潮吸收了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所长,采用自然与女性的双重视角来对相关文本展开文学批评,构成文学批评领域一个独特的分支。本文试图对这一新兴的文学思潮和实践作一个阶段性的概述,从国际视野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入手,重点突出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包括批评的源流、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以及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