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19世纪美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作者: 周莉莉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人   中国女性形象   中美两国   美国传教士   裨治文   19世纪  
描述: 自1784年中美两国人员开始有贸易上的往来之后,来华的美国人数量日益增多,美国传教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1830年2月,作为首位来华的美国传教士,美国公理会教士裨治文开启了美国
参透世情后的生存之道:《聊斋志异》中胡四娘形象杂议
作者: 彭茵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间空间   聊斋志异   文言小说   蒲松龄   生存   文言短篇小说   社会情境   传统女性   花妖狐魅   女性形象  
描述: ,各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1],获得了文言小说领域无与伦比的成功。小说中描写的这些"花妖狐魅",由于超脱于社会固有结构和人间礼教之外,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作者因而
女儿故事男儿心
作者: 李祥林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渭   创作活动   女儿   中国古代作家   性别优势   故事   妇女观   女性形象  
描述: 由于历史和传统在社会角色分工上派定的性别优势,中国古代作家绝大多数是男性。他们的创作几乎涵盖了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的全部。宋元明清作品中富有光彩的女性形象,绝大多数也是男性笔下所塑造的。不必怀疑他们以女性立场替女性扬眉,代女权说话的开明意识和积极态度;
民国时期四川新生活运动与妇女奇装异服
作者: 袁家菊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报刊杂志   民国时期   人权思想   妇女运动   四川   男女平权   新生活运动   思想文化   20世纪20年代   民国初期  
描述: 民国初期,西方的思想文化借着报刊杂志和电影的传播,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西方的理想化人权思想、男女平权说、投票制度、非孝、自由恋爱等等为青年男女们竞相倡导并付诸行动。妇女们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为争取自身权利而闹得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她们思想的变化,在服饰上得以表现。大胆开放、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特点的服饰纷纷出现。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妇女界的服装一改以往“宽大、平直,裙、袍、裤长及足”的保守禁锢的特点,以充分展现女性身段线条为美“,袒胸、露膝、露肘”的服装,为女性们所青睐。1930年,
邓颖超与《妇女之路》
作者: 徐英军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邓颖超   国民党   妇女运动   妇女刊物   妇女回家   解放区   妇女政策   国统区   《新华日报》   战士  
描述: 《妇女之路》双周刊是《新华日报》为妇女专辟的舆论园地,1940年5月16日在重庆创刊,1942年9月成为《新华副刊》的一部分,到1947年2月16日被迫停刊,共出了149期(十二天后,《新华日报》被国民党强行查封)。在当时国统区的妇女刊物中,“《妇女之路》发挥着指导妇女舆论的作用。”①其间,邓颖超同志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妇委和
《妇女声》和“平民女校”
作者: 王朝庭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界联合会   地方党组织   妇女运动   妇女刊物   中国共产党领导   平民女校   李达   陈独秀   有钱有势   筹备工作  
描述: 《妇女声》和“平民女校”
从清代闺阁诗作看巴蜀风情
作者: 沈婷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巴蜀文化   女诗人   诗歌创作   女性创作   琴棋书画   女性文学研究   文学史   巴蜀地区   闺阁女子  
描述: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诗教首风,代有名人。宫闺才妇,县君淑人,秀才娘子,闺阁千金皆寄情于翰墨,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大有不让须眉之势,蔚为壮观。然而,学界对巴蜀地区的女性文学研究在清代似乎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古代巴蜀妇女的文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