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与自然】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鸽子河的他者:电影《冷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过任奇翔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冷山
生态女性主义
他者
人与自然
-
描述:
《冷山》是美国导演安东尼·明格拉2003年导演并编剧的一部美国南北战争题材电影。该片改编自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长篇小说。片中以不同女性角色的视角阐释了战争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
被遮蔽的现代性:周立波小说的益阳书写新解
-
作者:
王泉
来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立波
现代性
新女性
人与自然
-
描述:
周立波的小说受到其诗人气质的影响,在书写益阳巨变时,自觉地塑造新女性形象,在地域文化的呈现中表现了真实的人性。同时,通过书写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伦理化思考。周立波小说的现代性由此而生。
-
以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红字》中的人与自然
-
作者:
侯静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字》
生态女性主义
霍桑
父权文化
人与自然
-
描述:
《红字》是美国十九世纪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的经典作品,被誉 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自问世一个多世纪以来,传记家和评论家作了大量 的研究和探讨,几乎涉及他生活和作品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随着现代文艺理论 和批评方法的迅速发展,对经典文学的研究和评论也变得更为活跃和深入。以 往对于霍桑及其《红字》的评论多从象征手法及宗教道德方面的研究,本文尝 试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研究和解读这本名著。 本文运用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着重分析《红字》文本中渗透的生态女性意 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认为“父权制”
-
墨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评论)
-
作者:
张明华
来源:
红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先锋小说
人与人
女性定位
颍河镇
小说世界
女性形象
符号化
人与自然
墨白小说
-
描述:
张明华(1977-),女。江西永丰人,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艺学硕士,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 作为先锋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墨白的笔下流淌着一种来源于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间的畸形
-
莫泊桑的《一生》对其女性生态艺术的呈现
-
作者:
吴玉英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生存与发展
生态艺术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生态女性主义
莫泊桑
生态伦理学
女性形象
人与自然
-
描述:
的阐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探索父权社会中自然和女性的身份地位,进而审视父权制世界观的不合理之处,对不合理之处予以讽刺与抨击,以呈现自己促进人与自然、男女平等、和谐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理想。
-
浅谈威尼斯画派作品中神与人、人与自然的融合
-
作者:
王辰
来源:
青年与社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经济环境
提香
文艺复兴时期
融合
威尼斯画派
贝利尼
维纳斯
作品
女性形象
人与自然
-
描述:
一、兴起背景 威尼斯画派兴起于15世纪后半期,在16世纪中叶发展起来,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重要辉煌点。 威尼斯地理位置独特,濒临亚得里亚海,经济贸易发达,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和贸易市场。商业资本强大,政治独立,生活安定,在这种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威尼斯画派蕴育并发展起来。现世生活的富足和安稳,宗教信仰不强烈,这些现实社会背景环境也体现在威尼斯画派的作品中。
-
论艾吕雅诗中的女性形象(英文)
-
作者:
李夏裔
来源:
法国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空间
性活力
泛爱论
交流
基本成分
必要条件
无限扩张
比喻
女性形象
人与自然
-
描述:
在艾吕雅的诗中,“你”与“我”组成的整体境界的无限扩张预示着人的空间与自然空间的统一。而这又暗示了一个在更高层次上的生存整体:人与自然的统一体。在艾吕雅看来,能量、活力的交换不但是自我存在的必要条件
-
蒂斯代尔诗歌中春天意象的隐喻
-
作者:
张荣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热爱大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
女诗人
人类与自然
女性解放
自然意象
战争
女性形象
人与自然
-
描述:
莎拉·蒂斯代尔,美国二十世纪初著名的抒情女诗人。她的诗集《恋歌》曾赢得哥伦比亚大学诗协会奖(普利策诗歌奖的前身)。她的诗歌具有古典的抒情特色,感情真挚、语言精致、极富感染力。她擅长通过简单的意象把深沉的感情体验溶入到一种朦胧的意象氛围之中,表达得简练而深刻。她的诗歌大多短小清新,朴实无华,但细细品味,却又充满了哲理性。女诗人认真探索人类与自然和男女两性的真正含义,这些诗歌主题都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不谋而合,本文拟从蒂斯代尔诗歌的春天意象着手,探讨她诗歌中的女性生态主义意识。
-
善缘成韵:阿云嘎小说创作的艺术精神
-
作者:
宋生贵
来源:
草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小说创作
艺术精神
人与人
蒙古族
文学创作
作品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人与自然
-
描述:
阿云嘎先生是一位低调的作家。所谓"低调",是就其处世状态而言,特别在涉及一己功利方面。所以,他对自己的创作及作品从不张扬,也不愿意让别人去张扬。这与他的做人风格是一致的。虽然说大千世界,人生万象,各有千秋,但就作家而言,我还是更赏识那些有内涵而不张扬者。我一直有一个比较固执的看法,认为太能张扬的人是做不了作家的,起码不可能成为有气候的作家,更与大作家无缘。
-
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朱厄特创作的女性视角
-
作者:
金莉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女性视角
女性话语
女权主义
朱厄特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人与自然
叙述人
枞树
-
描述:
萨拉·奥恩·朱厄特(SarahOrneJewet,1849—1909)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TheCountryofthePointedFirs,1896)是美国文学中的优秀作品。美国20世纪初著名女作家威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