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175 条
-
女性文学批评的原则
-
作者:
李玲
李修建
来源:
陕西教育(理论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原则
女性批评
女性文学批评
男权文化
男性人物
性别关系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和谐
-
描述:
一批评的原则:女性批评与美学标准李修建:各位朋友周末好,现在网聊开始,今晚我们请到的是北京语言大学的李玲教授,网聊主题为“女性文学批评的原则”,下面先请李老师就该主题的基本观点作简要陈述,然后大家进行提问交流。李玲:女性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是以两性平等和谐为价值理想,批判文学想象中所存在的种种霸权意识。由于已有的文化具有深厚的男权积淀,当下的女性文学批评必然更倾向于确认文学想象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批判文学想象中的男性霸权意识。也就是说,强调两性和谐不应该以牺牲平等这个正义立场为前提,而恰恰要把两性平等作为两性
-
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理论思考(续)
-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经验
方法论
现象学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研究
性别视角
理论思考
回到事物本身
学科建设
-
描述:
(三) 如果说以上围绕着西方两次女权运动以及西方的和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的思想背景、发生发展过程所展开的一些理论问题,是属于人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问题的话.那么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则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方法论出路,进而言之,是为女性文学研究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内在统一提供了可能。现象学关注的是意义的呈现,以现象学为哲学思维基础的解释
-
肖沃尔特与女性主义诗学建构策略
-
作者:
彭荻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略
女性主义文论
女性批评
女性主义诗学
女性主义批评
沃尔特
文学史
女性文学
诗学建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伊莱恩.肖沃尔特(Elaine Showalter)是英美女性主义批评领军人物,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一直活跃在女性主义批评的最前沿,在女性文学史及女性主义文学经典的建构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建构两个方面均有杰出的建树,有人称她是美国女性主义文论之母。她的两篇重要论文《走向女性主义诗学》(1979)、《荒野中的女性主义批评》(1981)以及其它论文比较集中地阐明了她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也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英美女性主义批评绝对不可忽视的人物,我国从80年代末至今对她多有介绍,程锡麟
-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视阈下的《金枝欲孽》
-
作者:
赵觅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批评理论
妇女地位
现代批评
革新精神
等级观念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学
理论视阈
女性运动
-
描述:
一、引言女性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是伴随女性运动出现的。在人类历史上,女性在社会等级观念的桎梏下,无论在政治、社交,还是在经济领域,几乎没有发言权。她们成为"不重要的他者",完全被男人所忽视,这是女性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女性主义批评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一个部分,前者从属于后者。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走过了50年的历程。女性主义批评被认为是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对文学标准的影响都大,它也许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
-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与张爱玲文本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丽琴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经验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父权制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批评
文本
亚文化
女性文学
-
描述:
肖沃尔特认为,现有的文学史是按父权制意识形态编写的,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成了被压抑的声音。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谈到:在更大的社会框架范围内,妇女自身构成了一种亚文化,这种亚文化由影响每一位妇女的价值观念、规则、体验和行为而统一起来。
-
回眸五四 观照现实
-
作者:
高从云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思谦
性别文化
中国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张文娟
女性主义批评
五四文学
女性文化
性别研究
戴锦华
-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们从性别文化视角切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代表性著作包括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刘思谦的《“娜拉”言说》、刘慧英的《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陈顺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戴锦华的《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李玲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性别意识》、刘传霞的《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王绯的《空前之迹——1851——1930:中国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史论》等等,这些著作初步建构起女性文学批评体系,功莫
-
“嫘斯嫔”情结与90年代女性写作
-
作者:
胡军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人与人
文化秩序
女性主义批评
陈染
女性写作
作品
女同性恋
姐妹情谊
男性
-
描述:
在西方女性主义著述中,“嫘斯嫔”(Lesbian)意为“女同性恋”。Lesbian源出于古希腊人对女同性恋者的称谓,女性主义批评家用这个词区别于男性同性恋(gay)。对于“女同性恋”,莉莲.菲德曼解释说:“‘lesbian’描述了两个女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两者互相保持着强烈的情感和爱恋,其中多多少少有性的接触,但也可能丝毫没有。两者由于共同的偏好而长相厮守,共享她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里奇也用这一术语来描述自古以来在妇女群中天然生成的认同感,她认为这个术语可以泛指:“妇女共
-
资本主义父权制下的多重性别关系 ——重读《骆驼祥子》的性别化现实
-
作者:
李素贞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资本主义
“女性文学”
性别关系
女性主义批评
重读
《骆驼祥子》
文学文本
-
描述:
本文尝试以新的视点对《骆驼祥子》进行重新解读和评价。历来的现实主义批评和对“女性文学”的女性主义批评,因其现有的认识论框架,以类似的方式在各自内部形成了本质化的二元话语结构。基于这两种批评观点解释《骆驼祥子》,就会不可避免地忽视其叙事中的多重性别关系,尤其是资本主义父权制之内的性别与阶级/阶层的交叉关系及其以身体为媒介的种种表现。本文从上述的性别观点对祥子—虎妞—小福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重新作了一个较深入的解读,同时证明这种观点使得《骆驼祥子》叙事中的裂痕与矛盾凸显出来,并通过它们建构起与叙事的表层相异的
-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的自传式写作评析
-
作者:
张芳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评
黑人妇女
女性作家
自传体小说
黑人女性
写作
女性主义批评
美国黑人
女性文学
传记文学
-
描述:
如果说在美国传记文学史上曾出现过奇特而伟大的文学现象,值得我们关注的,那就是叩开了美国文学的大门的美国黑人女性自传体文学。正如翁尼在评述黑人文学史所说的:"黑人的历史多保存在自传中,而不在正规的史料中。……自传为黑人作家开了一道门,使他们的作品得以进入文学的殿堂。"一、美国黑人女性的自传式写作的产生美国黑人自传有着悠久且灿烂的历史,自1845年自传领域的经典文本《道格拉斯自述》问世以来,黑人自传便独成一派。随后,美国黑人女性自传开始浮出地表。作为一种表现抗争的文学
-
挑战“他们的”和“我们的”权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的差异性表述
-
作者:
刘志芳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性别歧视
文学传统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批评
黑人女性
黑人文学
美国黑人
女性文学
差异性
-
描述:
欧美女性主义者凭借她们在种族和阶级等方面的特权,自认为每个女性的经验都可以归入"我们的"范畴加以泛势化;白人男性和黑人男性则以"他们的"性别歧视和父权制思想把黑人女性从边缘推入了"低谷"。在模糊的概念中,白人妇女代表所有的妇女,黑人男子代表所有的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