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关汉卿】搜索到相关结果 83 条
-
浅谈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形象
-
作者:
贺玉春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窦娥形象
窦娥冤
生活
封建社会
作家
关汉卿
恶势力
妇女
社会底层
艺术形象
-
描述:
关汉卿是我国元代戏剧创作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下层人民的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他那种悲天悯人为弱者鸣不平的情怀着实令人感动。在女性毫无地位可言的封建社会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
-
善于塑造女性形象的人民戏剧家——纪念关汉卿从事戏剧创作七百三十周年
-
作者:
张元强
来源: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妇女问题
戏剧家
关汉卿
妓女生活
异族统治者
戏剧创作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杂剧艺术
-
描述:
元代杂剧大家关汉卿被人们誉为“人民的戏剧家”,素以善于塑造女性形象而著称。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杂剧,现存十八部。十八部之中,以女角为主的剧本就有十二部,正面反映妇女问题的有十部。在这些剧作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中,写得最丰满、最精采、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笔下的女性形象。
-
对《窦娥冤》悲剧意识的认识
-
作者:
张劲刚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规范
双重悲剧
《窦娥冤》
主人公
反抗精神
悲剧色彩
关汉卿
悲剧意识
悲剧意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每读《窦娥冤》,常常想,假如窦娥没有那样的冤情,她的命运会好到哪里去?当我们试图顺着这个思路重新设计窦娥的命运时,这种努力在开始时就注定是失败的。 我们拂不去笼罩在剧中那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浓郁的悲凉,我们同样也无法在这样的氛围中把主人公的命运设计得更好些,我们在赞叹窦娥强烈反抗精神的同时,却不能不感到直接来自她自身的某种压抑。然而,这
-
经典重读
-
作者:
陈力
来源:
当代戏剧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男权社会
关汉卿
男权思想
主流社会
《桃花扇》
杨玉环
女性形象
杜十娘
反封建礼教
-
描述:
经典重读
-
捣麝成尘香不灭——从性别角度关注元杂剧中的青楼女子形象
-
作者:
牛晓霞
来源: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元杂剧
中国古代
关汉卿
青楼女子
赵盼儿
儒家文化
妓女形象
女性形象
综合研究
-
描述:
金元时期,随着女真和蒙古贵族的南侵,直至最后蒙古贵族入主中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迥异于中原儒家文化的草原文化。虽然无法和儒家文化形成对峙的两极,甚至有被儒家文化同化的倾向,但是在被同化的同时,它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对这种异己的文化进行排斥和修正。崛起于中国北部山林草原的北方民族在文化层次上虽不如已进入封建社会一千多年的中原汉族,但正因为这样,他们的文化里较少保守和僵化的思
-
关汉卿杂剧反映的社会现实——女性意识的自我书写
-
作者:
闫小军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女性意识
关汉卿
杂剧
书写
元代社会
女性形象
社会现实
-
描述:
关汉卿杂剧反映的社会现实——女性意识的自我书写
-
鲁斋郎
-
作者:
曙光
来源: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统治者
同情
关汉卿
妇女
皇帝
包公戏
老百姓
郑州
女性形象
-
描述:
鲁斋郎
-
论关汉卿戏剧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
作者:
孙波
来源: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
窦娥形象
赵盼儿形象
戏剧
关汉卿
悲剧
谭记儿形象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
描述:
关汉卿杂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女性,而且有悲剧有喜剧。但是无论悲剧还是喜剧,在其中的女性人物身上都闪烁着斗争与反抗精神的光辉。无论是冤屈感天动地的窦娥,还是勇敢机智的赵盼儿,美丽聪慧的谭记儿,全都寄寓了底层人民的理想,同时也鼓舞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底层人民反抗强暴,争取公理的斗志。
-
“杂剧班头”笔下的女角戏
-
作者:
李祥林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杂剧班头”
女角戏
《蝴蝶梦》
《金线池》
元杂剧
关汉卿
人文关怀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华戏曲多写女性形象。可以说,以人文关怀为底蕴的女性关怀是东方戏曲与身俱来又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这种情结,在元杂剧作家笔下得到了鲜明体现。戏曲文学史上,杂剧班头关汉卿就是擅写女角戏的高手之一。由金入
-
关汉卿进步的妇女观
-
作者:
邓春玲
来源:
南方论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外
真实
人道主义精神
作家
塑造
妇女形象
关汉卿
意蕴
文学史
女性形象
-
描述:
,关汉卿笔下的妇女形象系列,更是独树一帜。他笔下的妇女形象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妇女在封建礼教统治下所遭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