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相似主题,不同处理
作者: 张雪莹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日本的女性电影传统可追溯到1924年,时任松主场场长的城户四郎已把“现实题材”和 “女性电影”作为“松竹”开掘耕耘的资源面。二战过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以及西方思潮的涌入,使日本人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昔日处于男性光环之下的女性慢慢被推向前台。从五所平之助的《木偶姑娘》1927年,到蜷川实花的《狼狈》2012,日本女性电影不断发展演化,女性形象也从“羞怯温顺,依赖感很强的传统意义女性”发展为现在的“独立成熟,毫不掩饰欲望”的女性形象。
相似主题,不同处理:成濑巳喜男与今村昌平的女性电影比较
作者: 张雪莹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成濑巳喜男   今村昌平  
描述: 日本的女性电影传统可追溯到1924年,时任松主场场长的城户四郎已把“现实题材”和“女性电影”作为“松竹”开掘耕耘的资源面。二战过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以及西方思潮的涌入,使日本人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昔日处于男性光环之下的女性慢慢被推向前台。从五所平之助的《木偶姑娘》1927年,到蜷川实花的《狼狈》2012,日本女性电影不断发展演化,女性形象也从“羞怯温顺,依赖感很强的传统意义女性”发展为现在的“独立成熟,毫不掩饰欲望”的女性形象。作为日本女性电影发展史上两个重要的角色,成濑和今
自由与责任:玛丽娜·卡尔对爱尔兰女性的存在之辩
作者: 张雪玲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   女性存在   责任   玛丽娜?卡尔  
描述: 玛丽娜?卡尔是自格里高利夫人以来爱尔兰剧坛最重要的女性剧作家,也是活跃在当代爱尔兰剧坛年轻一辈中最具才华的一位,她的作品以其独特而大胆的笔触成为当代剧坛最有力的声音之一。卡尔崛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她笔耕不辍,著作颇丰,最富代表性的当属创作中期的三部曲,包括《梅》、《鲍西亚.卡夫兰》和《猫原边......》。这三部剧作集中刻画了一系列独具个性、姿态鲜明的女性人物,成为奠定卡尔剧坛地位的标签作品。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大多从爱尔兰文化角度入手,从主题、结构、风格、技巧以及舞台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然而,从
如何通过演唱塑造聂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梅娘曲》为例
作者: 李静   来源: 通俗歌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娘曲》   女性形象   聂耳作品  
描述: 清末民初,"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特定历史条件下,革命歌曲作为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深受人们喜爱。这些歌曲在20世纪30年代唤醒了无产阶级自由、改革的意识,封建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聂耳在这种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不仅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革命歌曲,而且还创作出一系列女性题材的抒情歌曲,如《梅娘曲》、《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等。通过这些歌曲,他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那个时代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在他创作的抒情歌曲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是传统的、思想保守的旧社会的妇女性格特征,而是在新革命时代下勇
新评沈心工《学校唱歌集》
作者: 李静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游戏法   近代音乐   近代女性   放足运动   新女性形象   学堂乐歌   沈心工   学校唱歌集   时代女性  
描述: 沈心工先生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被誉为"学堂乐歌之父"。对于他的历史功绩,已经有许多文章进行了评说。当笔者重新翻阅现在仅存的两册《学校唱歌集》时(《学校唱歌三集》已经亡佚),虽然中间隔着一百多年的时光,但是它们仍然激发笔者再一次对其中呈现出的文化价值进行梳理。因此,本文拟从"近代中国唱歌游戏的开山之作"、"仪式歌曲的确立者",以及"乐歌中的新女性形象"三个角度重新评述沈心工先生的音乐贡献与历史文化功绩。
论许鞍华影片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作者: 李静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女性意识   许鞍华  
描述: 在许鞍华的社会伦理影片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经过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最后回到中性立场解读社会问题。她始终以较温和的性别立场关注着女性在平凡生活中的生存状态。
从屏风上的鸟到涅檠的凤凰:论《女勇士》中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建构
作者: 李静   来源: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同体   主体意识   性别身份   话语权  
描述: 借助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以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依据,通过对比研究和归纳总结,分析作品《女勇士》中的打破沉默和不同女性形象,论证作者对“不许说”禁令和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阐述美国华裔女性如何建构“双性同体”的性别身份。
从屏风上的鸟到涅槃的凤凰:论《女勇士》中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建构
作者: 李静   来源: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同体   主体意识   性别身份   话语权  
描述: 借助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以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依据,通过对比研究和归纳总结,分析作品《女勇士》中的打破沉默和不同女性形象,论证作者对"不许说"禁令和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阐述美国华裔女性如何建构"双性同体"的性别身份。
《到灯塔去》:女性、自我与生命归属
作者: 李静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女性视角   女性主义文学   伍尔芙   女性主义者   文学理论家   当代女性主义   玛丽   伊格尔顿   拉姆齐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和文学理论家,她在作品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审视和阐明现实生活。伍尔芙在作品中所塑造出许多个性鲜明、生动可感的女性形象,并对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等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使其作品成为女性主义文学最重要和经典的文学研究范本。英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玛丽·伊格尔顿曾指出,伍尔芙是当代女性主义论争开创之母,她宣布了许多后来的女性主义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女性译者主体性研究:以美国小说The Color Purpl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作者: 李静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The   Purple   Color   女性译者   翻译策略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描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化转向之后的翻译研究开始关注包括译者生活背景,经历,政治信仰,社会影响等在内的很多会影响翻译结果的外在因素。译者性别也被纳入考虑范围,开始受到翻译学者的重视。女性与翻译在各自权利体系中低下卑微的地位使翻译与性别问题不可避免的结合,由此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翻译研究的领域里不乏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出现为包括译者主体性研究在内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同时也延伸了翻译研究的外沿。本文以艾利斯沃克的女性主义著作The Color Purpl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从女性主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