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西古典悲剧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王丽华   来源: 萍乡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古典悲剧   责任   女性形象  
描述: 中西文化孕育了各自的悲剧意识,以不同的艺术形态及思想特征呈现出来。极限生存困境中的张力可催生出悲剧,张力的不同导致女性面临的困境不同,进而导致中西古典悲剧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同。文章先论述了中西古典悲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差异,而后探寻了造成差异的成因,希望对读者深入认识中西悲剧特质有所帮助。
从相亲类节目的火爆看媒体之责任: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作者: 甄东霞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亲类节目   责任   媒体  
描述: 随着相亲类节目的火爆,受众对其关注程度的提高,在社会中引发了婚恋观、价值观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的讨论。本文以江苏卫视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为个案,试从相亲类节目火爆的原因、对女性形象形成潜在的贬低、媒体应警惕的几个问题等反思当今媒体之责任
以存在主义视角看《秀拉》
作者: 崔靖靖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选择   绝对自由论   存在主义   责任  
描述: 《秀拉》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她传奇的一生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本文即以萨特存在主义人学的哲学观来分析《秀拉》,通过揭示其追寻自我的人生悲剧的成因,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小说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女子大学的使命、理念与发展
作者: 杨春   来源: 学术探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学院   使命   责任   发展  
描述: 女子学院正在努力创建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开放、交流、合作的办学模式,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丰富的课程管理体系,完善的学科体系,多样的女性研究中心,扎实的研究女性问题的基地,稳固的女子大学联盟,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平台,全球性的教育网站和项目等等。创建有利于女大学生发展的学习资源:增强女性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师生之间频繁的广泛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互动,领导者、传播者以及说服者的培养方式,有利于生活和事业的关键技能的开发,使学生从事顶尖学习的资源,使其受用一生的发展价值;创建优良的教师资源:本校优秀教师资源的挖掘,和校
萨特自由哲学观视角下塞丝的自由之路
作者: 陈洋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自由   责任   《宠儿》  
描述: 当代美国黑人文学家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70年代黑人审美运动先驱们的感召下,莫里森用感情炙热的文笔和丰富多变的文学策略,不仅忠实刻画了勤劳朴实、勇敢无畏、情感丰富、热爱生活的黑人形象,同时也真实展现黑人内心自卑、自身有缺点以及在白人文化主导下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等方面。身为黑人女性,莫里森更加关注黑人妇女的命运发展,通过刻画出各种各样的黑人女性形象,对她们的悲惨命运示以关怀,为她们的顽强斗争给予肯定。截止2012年,莫里森共创作十篇小说。《宠儿》(1987)助她荣膺诺贝尔文学
布罗迪小姐的悲剧
作者: 李茵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   存在主义   责任   异化  
描述: 》作为斯帕克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直以来受到极大关注。 本文将运用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自由,责任和异化的观点来解读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布罗迪小姐,探寻其悲剧的根源。萨特认为,存在主义是关于
自由与责任:玛丽娜·卡尔对爱尔兰女性的存在之辩
作者: 张雪玲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   女性存在   责任   玛丽娜?卡尔  
描述: 玛丽娜?卡尔是自格里高利夫人以来爱尔兰剧坛最重要的女性剧作家,也是活跃在当代爱尔兰剧坛年轻一辈中最具才华的一位,她的作品以其独特而大胆的笔触成为当代剧坛最有力的声音之一。卡尔崛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她笔耕不辍,著作颇丰,最富代表性的当属创作中期的三部曲,包括《梅》、《鲍西亚.卡夫兰》和《猫原边......》。这三部剧作集中刻画了一系列独具个性、姿态鲜明的女性人物,成为奠定卡尔剧坛地位的标签作品。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大多从爱尔兰文化角度入手,从主题、结构、风格、技巧以及舞台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然而,从
女性与战争——大陆当代抗战电影中的日本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林涛   来源: 日语学习与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战电影   责任   战争   女性   受害者  
描述: 本论文通过对当代大陆抗战电影的研究发现,近三十年来,银幕上的日本女性形象一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母亲、妻子、从军慰安妇以及女学生、女军官等相继登场,且复杂的人性逐渐得到表现。但另一方面,在这貌似不断变化的多元形象下却潜藏着作为战争受害者和大众消费对象的共同特质,而这一特质在无形中强化了日本方面存在的偏重强调自身是受害者的战争观,并暴露出此类电影对历史认知的不足。其实在战时法西斯主义的极权统治下,日本女性绝非只是战争的无辜受害者,她们同样是在"铳后"支持日本对外侵略的重要力量。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
中西古典悲剧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杨锐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古典悲剧   责任   爱情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和西方悲剧中的女性形象相比,更多的是被动,是责任,是诸多的不得已和自控,而且更多的是不自觉地顺从了男性和社会对她们的期待。她们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中对道义的推崇,对人性和个人
简析《飘》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作者: 程心怡   来源: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责任   爱情   女权  
描述: 文学作品《飘》通过对主人公思嘉和其他女性人物的形象描写,塑造出了一个勇于承担生活责任、大胆追求爱情、敢于反抗男权、对自己角色不断进行反思的女性群体形象,为推动二十世纪的女权主义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