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人性回归:写在中国首届歌剧节开幕之后
作者: 彭梅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中国歌剧   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角色   歌剧创作   女性形象塑造   人性化   人性回归   女大学生   女性主义  
描述: 2011年11月6日,中国首届歌剧节在福州开幕,从11月6日到11月30日,整个歌剧节历时近一个月,期间上演了16台歌剧,堪称我国歌剧艺术界一次空前的盛会。在这16部歌剧中,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品都是以女性形象作为歌剧的主人公的,在女性形象塑造上,较之以往都有了很大的不同,突出地表现为一种人性化的回归。 一、中国民族歌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回顾 自从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以来,女性角色的塑造一直都占据主流地位的,从黎锦晖对歌剧的探索开始,在他的《麻雀与小孩》、《可怜的秋香》、《葡萄仙子》中,都是以女性作为歌剧主人公。而
对“女权主义音乐批评”方法的解读和反思
作者: 纪露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音乐分析   女权主义   音乐符号   音乐学分析   音乐批评   麦克莱瑞   女性形象   音乐形式   女性主义  
描述: 近几年在对西方音乐的研究中,"音乐学分析"突然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一批有关"音乐学分析"的学位论文和文章纷纷出炉;一些研究者积极撰文为"音乐学分析"寻找着理论上的依据①;各种相关的研讨会也不断的使这一术语升温②。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学者们达成了一种共识:音乐形式的特征不仅仅是由自身的规律法则所决定,它取决于多种关系的交汇之中,而"音乐学分析"的目的就是从音乐存在的各个层面上,解释哪些因素共同制造了音乐形式,解释作曲家如何
新评沈心工《学校唱歌集》
作者: 李静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游戏法   近代音乐   近代女性   放足运动   新女性形象   学堂乐歌   沈心工   学校唱歌集   时代女性  
描述: 沈心工先生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被誉为"学堂乐歌之父"。对于他的历史功绩,已经有许多文章进行了评说。当笔者重新翻阅现在仅存的两册《学校唱歌集》时(《学校唱歌三集》已经亡佚),虽然中间隔着一百多年的时光,但是它们仍然激发笔者再一次对其中呈现出的文化价值进行梳理。因此,本文拟从"近代中国唱歌游戏的开山之作"、"仪式歌曲的确立者",以及"乐歌中的新女性形象"三个角度重新评述沈心工先生的音乐贡献与历史文化功绩。
女性主义音乐批评在中国大陆的境遇与启示
作者: 宋方方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运动   中国大陆   研究对象   女性主义批评   音乐现象   音乐批评   女性地位   音乐学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中期以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高速发展的经济、科技和通讯使得欧洲传统社会标榜的哲学、美学和道德理念在向后现代转型的社会中显得不合时宜,西方几个世纪推崇的理性和秩序遭到学术界的质疑。受其影响,音乐学界各种新学说、新理论层出不穷,出现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清·赵翼《论诗》)的状况。80年代中后期,女性主义(Feminism)音乐批评站在人文学术领域的风口浪尖,为音乐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孔子与“新乐”:兼谈春秋时期的音乐转型
作者: 刘再生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表演   “郑卫之音”   女乐   孔子   音乐形态   春秋时期   《陌上桑》   歌舞伎乐   新乐   女性形象  
描述: 音乐的古今之争,在任何时代往往都是一个热门话同题,在音乐形态发生剧烈变革时期更是如此。我们不妨将视野回顾到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重新审视一下大名鼎鼎的孔子对于当时风靡朝野的“新乐”是如何深痛恶绝的,或许有助于了解当前争论了近一个世纪的音乐古今之辩。...
梅兰芳的唱腔创作——为梅兰芳逝世一周年而写
作者: 何为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196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艺术家   唱腔   梅兰芳   艺术形象   旋律   歌唱艺术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西施  
描述: 一 梅兰芳以他出色的歌唱艺术,在舞台上创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所属的社会阶层是异常广泛的,其性格类型也是多样化的,如苏三、铁镜公主,程雪娥、梁红玉、穆桂英、萧桂英、韩玉娘、虞姬、西施、杨贵纪等等,这些形象,都各有其不
女性主义音乐批评的贡献与局限
作者: 宋方方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音乐史   女性主义运动   新音乐学   作曲家   音乐学研究   女性学   音乐文化   传统音乐   音乐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Feminism)视角反思人文、社会及历史等学科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此后形成一股巨大的学术思潮,在文学、艺术、历史、电影等学科领域引起广泛的论争。尽管音乐学界对此反应较为迟钝,但在整个音乐学界对颇具“科学”意味的、以实证主义为首的传统音乐学加以反思的同时,女性主义音乐批评(Feminist Music Criticism)以一种颇为激进的姿态出现,成为美国“新音乐学”(New Musicology)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音乐教育史研究的新视域:女子音乐教育史
作者: 马骁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史   艺术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史   近代女性   古代女子   女子教育   教育史研究   学科性质   音乐家   教育研究  
描述: 音乐教育史在我国还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它自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不够,从现已出版的为数不多的音乐教育史专著来看,选题大多囿于断代史或通史之中,而对区域史、专题史的研究几乎为空白。近些年受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音乐学界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女性,陆续出版发表的一些以女性视角探讨音乐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的音乐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生力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音乐教育史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女性为主体来研究音乐教育历史发展的女子音乐教育史研究在这一学术背景中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