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很有必要
作者: 赵树勤   张晓辉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课程   性别歧视   学科化课程   高校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西方女性主义传入中国,女性学课程被陆续推上我国高校讲台。女性学课程自开设以来,课程名称和内涵由以女性研究为主渐变成女性研究、性别研究并存,反映了女性学研究立场和视角正在发生变化。高校最初开设的女性学课程基本上属于各学科中的女性分支学科,这个阶段开课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向传统学科中的性别歧视宣战,以改变男女学生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定型。90年代后期,学术界中使用“社会性别”来替代“女性”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十分明确的女性学课程被冠以社会性别、性别诸类标签。“社会性别”是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
关于我国高校女性学课程设置的思考
作者: 赵树勤   张晓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程设置   女性学   思考  
描述: 近20年中国大陆高校女性学课程设置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以下特征:课程名称、内涵由女性研究为主转变为女性研究、性别研究共存;课程设置的层次普遍趋低;课程内容逐渐偏向非学科化。这些变化为女性学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一变化进行辩证考察和深入探讨,既可为女性学学科化建设提供更多科学参照,也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女性自身发展的需求。
家园的守望与言说 当代女性文学主题研究
作者: 赵树勤   来源: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本书从性别的维度,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五大基本主题:性爱、死亡、孕育、逃离、言说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与考察。发掘了女性文学主题迥异于以前的女性文化蕴含与文学史意义。
找寻夏娃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
作者: 赵树勤   来源: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文学   文学研究  
描述: 湖南省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文化研究”学科资助出版:本书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历史衍变、主题话语、语言特征、诗学建构、文体风貌等问题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与深刻的阐释,作出了文学史、文化史的意义上的价值论证和艺术评判。
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
作者: 赵树勤   来源: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
女性文化学
作者: 赵树勤   来源: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化学   女性  
描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女性主义文化思潮、女性的历史、女性与教育、女性与法律、女性与文学、女性与传媒、女性与科学、女性与审美、女性与生态文明等。
女性文化学
作者: 赵树勤   来源: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女性  
描述: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本书立足于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从女性的历史与性别角色,女性的身体与智慧,女性与教育,女性与文学,女性与生态文明等11个方面生动地描述了女性生存的历史、现状与将来。
《红楼梦》与20世纪家族叙事文学
作者: 张晓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接受与影响   家族叙事   红楼梦  
描述: 20世纪家族叙事文学与《红楼梦》存在广泛、内在而又深刻的渊源关系,鉴于研究者多从单个作家作品出发考证二者的联系,本文试图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20世纪家族叙事文学接受《红楼梦》影响的情况进行宏观梳理,以此来探讨接受主体在具体的历史的语境中创造性地接受《红楼梦》影响的过程,解析家族文学创作在接受影响时呈现出的文化心理内涵、审美倾向和叙事艺术特征。 据此,文章分为六部分: 引言:从20世纪文学创作接受传统文学影响的大背景出发,指出家族叙事文学与《红楼梦》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从家
误区与出路: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及批评的反思
作者: 赵树勤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思   误区   女性文学   出路  
描述: 本文从“房间”和“他人的酒杯”两个核心意象出发,探讨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及批评的误区与出路。由于闭锁性“房间”的个人化写作的局限,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出现了身体经验的沉迷与放纵、私人景观的封闭与模式化、底层世界的漠视与缺失等写作误区;走出误区的关键是敞开门户,寻求个人与外部世界链接的多种路径。“他人的酒杯”的异域性以及横向移植生成的话语迷雾,使当代女性文学批评呈现出诸多盲点和失误:理论资源确定上的单一视域和碎片拼贴、研究对象选择上的狭隘视野与女性经验文本的偏爱、批评方法运用上的单维向度与形式批评的忽视等;女性文学
当代女性文学与精神分析学
作者: 赵树勤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   女性文学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复归并取得辉煌的成绩,首先应归功于女性作家,她们在性别意识觉醒的同时找到了弗洛伊德主义作为自己最为契合的理论资源。当代女性文学的精神分析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黑暗大陆"的守梦者;创伤经验与童年固结;变态心理的艺术聚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