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109 条
-
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言说
-
作者:
王英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建构
边缘弱势
雌雄同体
母女关系
爱情与女性自我
-
描述:
本论文以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及女权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美国华人女作家在种族文化和性别文化双重夹缝中,是如何打破沉默并建构华人女性身份。论文首先结合文学界的不同看法,将“美国华文文学”和“新移民文学”的概念作了简要的界定。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美国华人女性文学历经百年的发展史。论文第二章阐述了美国华人女作家继承中国文化的传统,打破沉默建构华人女性的自我身份。华人在美国属于少数民族,位于主流文化的边缘。作为少数民族的女性,美国华人女性首先是欧美世界中的华人,其次她们是东方男人世界中的女性,同时她们又是西方男性世界中
-
“卫慧现象”论析
-
作者:
王瑜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写作手法
文化语境
身体写作
卫慧现象
女性书写
价值评价
女性主义
-
描述:
“卫慧现象”是世纪之交在中国文坛以至在世界文学圈中引起广泛争议的文学现象之一。“卫慧现象”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由卫慧特殊的写作方式、写作特点造成的。“卫慧现象”的出现是中国当代尤其是九十年代末期都市不同文化特质深层碰撞的结果。“卫慧现象”不是卫慧一个人造成的,不是卫慧一个人的现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批与卫慧有着相近创作倾向的青年女作家的创作共同影响、推动了“卫慧现象”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看,“卫慧现象”已超出了文学现象所能涵盖的范围。本文在探讨“卫慧现象”时,不再仅就文本来谈论“卫慧
-
坂口安吾小说《满开的樱花林下》考察:“山贼”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爱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绝望
傲慢
屈服
心理优势
-
描述:
战后派作家坂口安吾发表了小说《满开的樱花林下》后,得到了众多文学评论家的好评,被认为是日本战后发表的杰出小说之一。小说犹如现代童话,讲述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心理纠缠的故事,情节诡异、恐怖而新奇。小说描写了山贼男人对女人的心理变化,寄托了安吾的女性观、审美观。安吾的女性批判心理反映了他的女性崇拜心理。
-
论以广泛的公民参与促进女性参政的发展
-
作者:
王建
来源:
第二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公民参与
社会管理
公共事务
女性参政
-
描述:
女性参政是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要改变当前女性参政不足的现状,不仅需要完善选举法和干部选拔机制,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女性参政比例,更加重要的是,要促进女性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以广泛的公民参与促进女性参政的发展。为此,有必要推动女性更多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积极参加民间组织,发展女性社会工作队伍,并促进女性参加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等。
-
"性别"之辨
-
作者:
王宁
来源:
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中国文学
王政
李银河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研究应该是性别研究的一部分,性别研究是对女性主义的超越.继而,本文梳理了本土性别研究的现状,并重点分析王政、李
-
反思女性:《弗兰肯斯坦》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隽
罗婷
来源: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弗兰肯斯坦》
独立自由
女性形象
-
描述:
《弗兰肯斯坦》中女性形象丰富、寓意深刻,折射出这部作品所蕴藏的玛丽·雪莱极具洞察力的、极具远见性的女性观,其中包括对十九世纪初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的奴化与反抗意识以及对女性出路的深刻反思.
-
全文:《弗兰肯斯坦》中女性形象丰富、寓意深刻,折射出这部作品所蕴藏的玛丽·雪莱极具洞察力的、极具远见性的女性观,其中包括对十九世纪初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的奴化与反抗意识以及对女性出路的深刻反思.
-
超越边界:玛丽·雪莱小说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隽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雪莱
超越边界
重书历史
家庭政治
女性形象
普遍正义
-
描述:
在被埋没了一个多世纪之后,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雪莱(1797–1851)近年来开始受到西方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对她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其作品所体现的伦理哲学总是晦涩难懂,玛丽·雪莱对罗曼蒂克的理想主义及个人主义中隐藏的破坏与悲剧因素的批判态度却清晰可寻,对在这二者并存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她的思想精髓可透过其小说的主要女性人物大致捕捉到:在珀西走进玛丽生活不久,她的创作生涯也随着她的传世之作《弗兰肯斯坦》揭开了序幕。在这部哥特式科幻小说中,玛丽·雪莱创作了一位可爱、勇敢的阿拉伯女性莎菲。玛丽·雪莱对莎菲凭借果敢与勇气跨越语言、地域、种族与性别界限的反抗形象的塑造,使她与这部作品中那些自困于精神“内室”的柔顺女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做出自我的选择仅仅只是第一步,此后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亲人幼子的相继离世迫使玛丽·雪莱认识到现实的力量与残酷。然而,逆境却使她的笔锋更为犀利。在她的下一部作品《玛蒂尔达》中,玛丽·雪莱重写了失乐园的故事,揭穿了乐园幻象的本质,在否定残缺的乐园的同时也否定了同样残缺的反叛者撒旦。然而这部极具独创性的作品因为乱伦与弑父的主题直到玛丽·雪莱死...
-
十七世纪美国女性文学述评
-
作者:
王庆勇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日记
哲学作品
清教
十七世纪女性文学
被俘叙事
-
描述:
国内学界对美国十七世纪的女性文她们的代表作品和创作体裁,揭示了她们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并肯定了其对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女性文学所做的重大贡献.
-
对高校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课程及其教学的五点看法
-
作者:
王宏维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社会性别研究
本科专业
女性学
主流教育
中国高校
研究课程
高校课程
-
描述:
近年,中国高校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的教学有了较快发展。2006年,教育部将“女性学”列入了新设的本科专业,可认为与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有关的高校课程及其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已纳入了学科主流、或进入了主流教育视域。目前,对这一学科及其教学尚未有系统评估,各高校对学科发展和教学也还处于探索之中,在此特提出五点看法就教于各位同仁。第一,关于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课程及其教学的理念、目标问题。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教学在高校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一是本科通选课程,二是本科专业课程,三是硕、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因教育管理部
-
女娲神话原型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置换和变形
-
作者:
王玉朋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娲神话原型
女性文学
置换和变形
-
描述:
透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本表层,可以发现在许多文本深处隐含着女娲神话原型。女娲神话原型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置换和变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对“当代女娲”的深情礼赞;二是女娲原型的“魔幻变调”。这是女性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与女性现实处境在特殊历史阶段一次“遇合”的产物,使女性文学焕发出了深沉的艺术魅力。
<
1
2
3
...
5
6
7
...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