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玛丽·雪莱】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黄桂南
杨艳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兰肯斯坦》中女性形象丰富、寓意深刻,折射出这部作品所蕴藏的玛丽·雪莱极具洞察力的、极具远见性的女性观,其中包括对十九世纪初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的奴化与反抗意识以及对女性出路的深刻反思。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这部小说进行研究,揭示此部小说中体现的女性主义精神。
-
简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失语”现象
-
作者:
曲妍
来源:
林区教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失语
女性主义
-
描述: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弗兰肯斯坦》在男性角色的叙事下不自觉地流露出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失语"现象,包括女性形象的被动"失语",男性角色的主动"失语",以及怪物的"失语"。通过"失语"现象,作家为我们展现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处境与痛苦。
-
女性主义批评的“母矿”——《弗兰肯斯坦》的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研究
-
作者:
朱岩岩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丽·雪莱
女性主义批评
弗兰肯斯坦
-
描述:
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批评史伴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史,被称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母矿”。梳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弗兰肯斯坦》女性主义批评文献,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玛丽·雪莱的女性主义观点,并可追溯过去约40年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这部小说研究重点和批评方法的演进历程。通过把握该小说女性主义批评历时发展脉络,有助于研究者挖掘小说文本与生育体验、女性创作之间的互文关系,进而展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发展与这本小说女性研究关注点之间的互动变化。
-
浅析女性哥特在《弗兰肯斯坦》中的体现
-
作者:
王玉荣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雪莱
女性哥特
《弗兰肯斯坦》
男性哥特
-
描述: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如今享誉全球,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批评家的重视,但在其出版时却褒贬不一,争议不断。许多学者多以女性主义、复调研究以及生态批评为主题;一些学者注意到这篇著作中的女性哥特角度,但大部分都着眼于怪物和弗兰肯斯坦的矛盾,而忽略了该作品中隐性的女性形象及其哥特描写的突破性和限制性,所以这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女性哥特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女性”,另一个是“哥特”。虽然《弗兰肯斯坦》的作者是一位女性,但是读者在这部小说里几乎看不到女性叙述者。所以,本文首先试图找出该小说中隐藏在三个男性声音之后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下评析《弗兰肯斯坦》
-
作者:
钟鸣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雪莱
生态女性主义
《弗兰肯斯坦》
-
描述:
1818年在英国出版的《弗兰肯斯坦》是一本在西方文学史中拥有深远意义的经典小说。它不仅是玛丽·雪莱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这部作品笔锋犀利,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它是女性哥特式小说的代表,同时也体现了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对研究女性与自然,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联系,以及构建生物多样的和谐社会提出了前瞻性的见解。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吸收了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的基本观点,致力于解放妇女和自然。它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二元对立,为自然和女性立言,呼吁构建和
-
玛丽·雪莱《富兰肯斯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
作者:
苏丽娟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雪莱
生态女性主义
《富兰肯斯坦》
女性主义
-
描述:
玛丽·雪莱的《富兰肯斯坦》在文学史上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然而,这部作品在西方最早仅作为哥特式的科幻小说被广泛关注。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评论家才认识到《富兰肯斯坦》具有女性主义的意识。本文试图通过对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富兰肯斯坦》的分析阐明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及其局限性。以期让人们对玛丽·雪莱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本文认为,在《富兰肯斯坦》中,玛丽·雪莱的女性主义观点主要反映在她对女性价值的肯定,对父权社会的声讨和生态女性的观点三个方面。在她笔下,女性人物摆脱了“天使”和“恶魔”的模式化脸谱,代之
-
超越边界:玛丽·雪莱小说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隽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雪莱
超越边界
重书历史
家庭政治
女性形象
普遍正义
-
描述:
在被埋没了一个多世纪之后,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雪莱(1797–1851)近年来开始受到西方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对她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其作品所体现的伦理哲学总是晦涩难懂,玛丽·雪莱对罗曼蒂克的理想主义及个人主义中隐藏的破坏与悲剧因素的批判态度却清晰可寻,对在这二者并存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她的思想精髓可透过其小说的主要女性人物大致捕捉到:在珀西走进玛丽生活不久,她的创作生涯也随着她的传世之作《弗兰肯斯坦》揭开了序幕。在这部哥特式科幻小说中,玛丽·雪莱创作了一位可爱、勇敢的
-
《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雷倩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的构想
玛丽·雪莱
女性意识
叙事结构
母性
自我
-
描述:
自玛丽·雪莱1818年首次发表《弗兰肯斯坦》(又名《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以来,它已经成为了哥特式小说,科幻小说的典范,开创了浪漫主义恐怖小说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早期对玛丽·雪莱及其作品《弗兰肯斯坦》的研究表明它不仅是女性作家早期文学作品之一,而且它反映了处于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的女性角色和女性生活。本论文是《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探讨和研究了玛丽·雪莱的丰富的女性意识。她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父权社会中,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反映出社会对女性构想,同时,这样的叙事结构也反映了作者的女性意识并颠覆了占统治
-
超越边界:玛丽·雪莱小说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隽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雪莱
超越边界
重书历史
家庭政治
女性形象
普遍正义
-
描述:
在被埋没了一个多世纪之后,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雪莱(1797–1851)近年来开始受到西方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对她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其作品所体现的伦理哲学总是晦涩难懂,玛丽·雪莱对罗曼蒂克的理想主义及个人主义中隐藏的破坏与悲剧因素的批判态度却清晰可寻,对在这二者并存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她的思想精髓可透过其小说的主要女性人物大致捕捉到:在珀西走进玛丽生活不久,她的创作生涯也随着她的传世之作《弗兰肯斯坦》揭开了序幕。在这部哥特式科幻小说中,玛丽·雪莱创作了一位可爱、勇敢的阿拉伯女性莎菲。玛丽·雪莱对莎菲凭借果敢与勇气跨越语言、地域、种族与性别界限的反抗形象的塑造,使她与这部作品中那些自困于精神“内室”的柔顺女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做出自我的选择仅仅只是第一步,此后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亲人幼子的相继离世迫使玛丽·雪莱认识到现实的力量与残酷。然而,逆境却使她的笔锋更为犀利。在她的下一部作品《玛蒂尔达》中,玛丽·雪莱重写了失乐园的故事,揭穿了乐园幻象的本质,在否定残缺的乐园的同时也否定了同样残缺的反叛者撒旦。然而这部极具独创性的作品因为乱伦与弑父的主题直到玛丽·雪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