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译本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杨译本和霍译本的对比研究
-
作者:
王旭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霍克斯
《红楼梦》
杨宪益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
描述:
长期以来,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史中,翻译与译者一直处在边缘化的地位。人们认为对目标文本的忠实是译者的宗旨所在,译者必须在语言学层面上重现源语文本的意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引向了文化研究的领域内,因而译者的显性与主体性逐渐进入了人们关注的视野之内,在翻译研究中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研究翻译的本质与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角度。女性主义译者认为源语的意义是多个层次的,因此译者能够重写原文,而且对原文任何形式的重写都是合理的,都可成其为翻译。此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通常提倡
-
女性,男权文化中永恒的他者:论元杂剧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王静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元杂剧
男权思想
-
描述: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杂剧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其内容之广、数量之多,堪称一代文学,与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肩。在人物题材的选择上,元杂剧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仅包括社会政治剧、历史现实剧等传统题材,它还以广泛的视角深入到了下层民众,特别是广大的女性群体,创造出了大量的不同地位、不同形象的女性,她们犹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元杂剧各处,显现出当时女性的风貌,串联在一起便可窥见元杂剧作家的女性观。 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进步要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衡量”。自从五千年前母系社会被取代,男子们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
论唐代战争诗
-
作者:
王福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想象
功名
唐代
战争诗
女性
-
描述:
学界对唐代战争诗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而且主要研究都在边塞诗上。本论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战争诗做更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有所突破。本研究以唐诗中所有与战争有关的诗歌为研究对象,在认真甄选出战争诗以后,对所选的战争诗分类整理,进而研究这些战争诗的艺术特色、时代背景以及思想内容等,以期对唐代战争诗有全新的认识。通过作品分析,对唐代战争诗细致分类,本文阐明了唐代战争诗不仅有边塞诗那样高亢激昂、哀而不伤的作品,还有很多作品冷静地叙事、抒情,却饱含着对战争的思考和批判。分析中特别关注了对战争诗中功名意识的分
-
从《纯真年代》的叙事看华顿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王惠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叙事技巧
叙事声音
-
描述:
伊迪斯·华顿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女作家,出生于纽约上流社会。她的作品大多描述上流社会人物悲惨的遭遇和命运以及他们在环境的压力下艰难的抉择。《纯真年代》写于1920年是华顿“老纽约”的代表作,文笔优美细腻、结构精巧,在当时社会受到高度评价,1921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随着国内对华顿作品的翻译,文稿资料的不断发掘和完善,华顿的研究在学术界也逐渐升温,评论界从多元的角度、更深更广的领域对她的小说进行研究。本论文重点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中“声音”的概念,对《纯真年代》文本中的声音进行解读,分析隐含于
-
埃德加·爱伦·坡诗歌的梦幻性及其根源
-
作者:
王萍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宇宙观
诗歌
梦幻性
爱伦·坡
-
描述: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诗人和批评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被广泛研究。对爱伦·坡的诗歌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主题,即女性、美、死亡和音乐性主题,而对另一个重要主题—梦幻性主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爱伦·坡为数不多的诗歌创作中,就有4首以“梦”为标题,而其余诗歌也或多或少地体现了“梦幻性”这一特征。其梦幻性主要体现在诗歌主题、诗歌背景或诗歌氛围中。论文着眼于爱伦·坡诗歌中的梦幻性特征,研究其诗歌作品中的梦幻情结及其产生根源。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论,介绍作家爱伦·坡的文
-
男权中心话语下的突围、构建、开启:论庐隐小说女性私人化写作特点
-
作者:
王淑霞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男权中心
同性恋
私人化写作
日记书信体
姐妹情谊
-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出现,给女性写作走上历史舞台提供了契机,大量女作家脱颖而出。在这批女作家群中,庐隐的创作在整个“五四”女性文学中呈现出鲜明的女性写作立场和审美经验。本文试图从女性文学视角对庐隐小说进行解读,追寻一批浮出历史地表的“五四”女儿们的心路历程,揭示出她们在试图建构女性自我主体的过程中依然陷落在男权话语的罗网之中的生存困境;庐隐对女性之爱的书写,可视为是“五四”女儿在反抗男权秩序的一种尝试;同时,庐隐在创作方式上采取了将女性叙事与个人话语相融合的叙事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创作内容还是表现
-
莎翁悲剧中女性的三位一体
-
作者:
王尔奇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丽叶
麦克白夫人
苔丝狄梦娜
女性主义批评
三位一体
-
描述:
作为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杰出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在欧洲文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诚如他同时代的本·琼生所说,他“是时代的灵魂”。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作家,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近些年来,东西方莎士比亚批评浩若烟海,信手拈来,这正是莎翁魅力所在。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读者也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尤其20世纪中后期以来,莎翁批评更是流派纷呈,一片繁荣。但是,大多数批评要么集中在莎翁的理论创作上,要么集中在莎翁单个作品上而且重点刻画的基本是男性主人公,女性形象的分析通常被边
-
《圣天门口》人文精神探析
-
作者:
王珊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性救赎
民间寓意
人文精神
-
描述:
《圣天门口》是作家刘醒龙沉寂六年之后,数易其稿拿出的一部新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手法以及浪漫主义的情怀表现中国20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以雪杭两家的家族恩怨将笔墨延伸至民族的心灵史描写,作品中充满了脉脉的人文关怀,通过“个人”、“碎片”化的历史的拼接还原历史的真相,追寻个体生命在历史潮流中存在价值和个体的精神品质。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分为消解革命、反思历史的生命底蕴两节,重点论述《圣天门口》中跳出阶级斗争的革命历史意识,以新历史主义“消解”历史叙事的方式消解革命并反思历史,高扬个体生
-
从边缘到中心:女性的艰难之路:约翰·厄普代克三部小说研究
-
作者:
王秋菊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艰难之路
女性地位
边缘
中心
-
描述: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2009)是美国当代卓越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他的作品以善于描绘当代美国家庭生活和异性婚恋而著称,揭示了当代美国人的精神和道德状况以及美国的社会现状,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兔子四部曲”。厄普代克的作品为其赢得了赞誉,但也引发了一些不满的声音:一些女权主义评论家批评厄普代克在其作品中表现了对女性的蔑视与厌恶。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女权主义的第二浪潮,作为对这次浪潮的回应,厄普代克写出了《S.》(1988)这部小说。此外,他分别出版于
-
从《十三夜》与《伸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
作者:
王延红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意识
生态女性主义
樋口一叶
宫本百合子
觉醒
-
描述:
樋口一叶是明治女流文学的第一人,也是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宫本百合子是著名无产阶级作家、人道主义作家,写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妇女运动等各种社会活动。两位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且对当今女性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笔者选取了两位作家作品中以女性离婚为主题的小说即樋口一叶的《十三夜》和宫本百合子的《伸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作品反映的从明治时期到大正时期约30年间日本女性意识的觉醒。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更好地解决由男性和女性这两个缺一不可的要素组成的家庭如何和谐共处这一社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