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国时期女性形象的嬗变:以《申报》1910-1936年化妆品广告为例
作者: 王金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认同   社会地位   化妆品广告   女性形象  
描述: 广告史的研究已经成为近代社会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广告不仅仅是一种传播艺术,通过广告,社会的许多思想会传递给民众,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同样开始传播开来;另外,广告也记录了当时社会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信息,广告描述的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变迁史,广告所传递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深层次挖掘,广告与社会相互影响,广告不仅是对社会的反应,也是社会变化的一种载体。故广告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化妆品广告也是广告中的重要的一类,近代化妆品广告在反映女性社会地位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申报》是中国近现代史
莫言长篇小说主题学研究
作者: 王晓燕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题学   意图   莫言   人物   主题   长篇小说   意象  
描述: 莫言自80年代登上文坛,其小说不管在文体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对中国的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其创作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轨迹,莫言始终在用一种奇异而新鲜的艺术感觉来重新认识我们民族的生命和文化心理。本文在主题学宏观视野的关照下,分析莫言长篇小说的几大主要主题、人物、意象及其意图的指向。本文主要对莫言的十一部长篇小说所涉及的主题类型、主题人物、文本意象、意图指向做主题学的研究,力求对莫言的长篇小说做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莫言长篇小说的主题类型。莫言在作品中所涉及到的主题有
基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魔沼》两个汉译本对比研究
作者: 王璐子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乔治·桑   魔沼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中国化的女性主义  
描述: 从20世纪80年代“文化转向”思潮以来,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犀利的社会文化批评话语崛起在西方世界。80年代以后,各种女性主义流派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开始深入到语言文学研究中,并逐渐将视野转向了翻译领域,由此诞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翻译理论发起了挑战,主张消除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重新定义译文和原文的关系,并适当采取“加序”、“增补”和“劫持”等翻译策略,为翻译研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及语言环境,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与西方有着显著的差别,采取的翻译策
许鞍华电影的现实主义解读
作者: 王玲芳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语言   现实主义   许鞍华   风格演变   女性形象  
描述: 许鞍华是华语电影圈里叱咤风云的女性导演,在男性导演占据大半江山的电影世界里,许鞍华以自己独立特行的风格立足于影坛,是香港近30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从影三十多年以来,她执导了将近三十部影片,虽然题材风格在变,但对人的关注不变,对历史环境与现实的触及似乎已经成了她创作的惯性思维,她多次问鼎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是香港获得国际声誉的重要女导演。许鞍华执着于表现现实,她的影片总是在不断探讨现实主义下的人物的命运走向。本文以许鞍华除鬼片、武侠片以外的十五部剧情片为研究对象,以现实主义为切入点,挖掘其作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所罗门之歌》
作者: 王英英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身份   后殖民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描述: 本文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一视角来分析《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身份和主体性的重构,从而为这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使她能够以特有的视角来审视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并以小说这种形式来关注和记录黑人女性的命运。后殖民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由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这一理论强调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尤其是第三世界女性的呼声和诉求。《所罗门之歌
被放逐的失语者: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研究
作者: 王丽萍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嬗变   类型特征   童养媳形象   叙事特色  
描述: 童养媳作为传统买卖式婚俗下用来交换的商品,是游离于时代发展与文学视阈的边缘女性群体。本文梳理童养媳形象在整个文学史的演变,并聚焦于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对其形象特征和叙事特色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童养媳形象在文学书写中的根本特质:被放逐的失语者。她不仅仅是男性笔下的失语者,更是现代性视阈中的失语者。然而这一被放逐的群体,在现代作家,尤其是男性作家的笔下是充满悖论的存在:—方面以启蒙立场,对滋生童养媳的婚俗现象和童养媳形象进行彻底的否定与批判;另一方面又立足于人道主义立场认同童养婚存在的合理性。本文从
从柏莎·梅森到阿德拉·奎斯蒂德:后殖民视角下英国小说中“疯女人”形象
作者: 王丽玲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批评   疯女人   他者   属下  
描述: 英国文学中塑造了一大批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疯女人”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更是丰富了英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画廊。在文学作品中,人们看到很多女疯子,这些女性形象因种族、男权和文化霸权的压制成了作家笔下的疯癫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近几年,对疯女人形象研究越来越多。斯皮瓦克《三个女性文本与帝国主义批判》(1986年)一文对“疯女人”柏莎和安托瓦内特的解读,使人们对“疯女人”形象悲剧背后的根源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在斯皮瓦克的启示下,从后殖民视角解读类
女性主题CG插画视觉张力研究
作者: 王方珏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G插画   电脑技术   女性主题   视觉张力  
描述: 随着当代社会的进步以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电脑绘图技术悄然出现并迅速发展使得数字媒介以及相关技术成为了人们文化生活及视觉享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数字视觉媒体在现代商业化背景下刺激着人们的视觉感官,给人以强大的冲击与震撼,其中又以CG插画的发展尤为迅猛,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CG插画在电脑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并伴随着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孕育出不同的形式风格,其中女性主题CG插画的表现尤为突出。由于女性形象一直受到社会关注,插画从业人员的许多创作也离不开女性形象,所以
元杂剧与日本能乐的艺术特征比较研究:以关汉卿和世阿弥的作品为中心
作者: 王佳硕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杂剧   关汉卿   世阿弥   能乐   艺术特征  
描述: 元杂剧和能乐同属于东方戏剧,是中日两国古典戏剧发展成熟的典型代表。二者都具有表现性和写意性的显著特征,抒情性是它们的本质,都可称为“剧诗”。能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汉代的散乐,日本通过田乐能和猿乐能的长期发展,最终形成了日本的古典戏剧——能乐。中国的散乐经历了宋杂剧阶段,在元朝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能乐与元杂剧形成之后就开始走向了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二者可谓是同源异流。虽然二者在艺术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各自又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性和艺术特征。所以对能乐与元杂剧的艺术特征进行系统地比较和分析
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
作者: 王璐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督教   中世纪晚期   女性神秘主义  
描述: 本文主要从宗教学的视角来把握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这一研究对象。首先,研究其产生的宗教和社会背景,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首先,基督教的神秘主义传统得以催生出“向内求”的神秘主义信仰模式,从灵魂内部直接感知上帝的临在是神秘主义信仰的主要特征;其次,中世纪晚期的社会文化条件使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者得以成长——在文艺复兴下对个体个性的强调、教会的腐败与危机、修道院中贵族妇女的教育以及中世纪晚期“厌女观”与“贞女观”的并存;最后,中世纪晚期修女院的热潮使基督教女性
< 1 2 3 ... 10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