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765 条
-
女子高等教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为个案
-
作者:
王翠艳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女子高等教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为个案
-
王贞仪《德风亭初集》研究
-
作者:
王云平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贞仪
才德
《德风亭初集》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从清代女作家王贞仪这一个案研究出发,以她现存唯一的作品集《德风亭初集》为基本史料,通过文本分析,再结合诸种文献的记载,主要解决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较为详细地叙述了王贞仪的一生,对其重要
-
灵魂遇合与诗性相通:赵玫和杜拉斯之比较
-
作者:
王菊花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技巧
爱欲主题
诗化色彩
-
描述:
杜拉斯是当代法国一位著名的女作家,20世纪80年代因为其作品《情人》在中国影起了很大反响,特别是对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中国女性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一位女性作家赵玫,从作品主题、形式、风格三方面与杜拉斯的小说创作进行了比较,同时梳理出赵玫在这三个方面所受杜拉斯的影响以及由于文化传统等差异赵玫所形成的自己的特色。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回顾了评论界对赵玫小说的研究历程以及杜拉斯在中国当代的译介与影响研究,然后比较了赵玫和杜拉斯在个性、气质等方面的一些相似点,最后是赵玫本人在文中所表达的关于对杜拉斯的酷
-
柳美里与在日韩国人题材创作:以《水边的摇篮》中的殖民化意识为中心
-
作者:
王晓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歧视
柳美里
日本人
家庭
在日韩国人
-
描述:
战后,日本女性文学打破了男性文学霸居文坛的局面,呈现出姹紫千红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些女作家们的创作主题不尽相同,风格各异,写作手法也各有千秋。在这众多不让须眉的女作家当中,柳美里于199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家庭电影》荣膺日本文学界最高奖项——芥川奖,是迄今为止获得此奖项最年轻者,并因此在文坛逐渐崭露头角,其作品在日本文坛引起了很大反响。柳美里在她长达23年的写作生涯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品内容多为取材于自己破裂的家庭、缺少关爱的童年及生活中的阴霾等。我们在品味这位作家带给我们的种种切肤之痛的伤痕之后,也
-
中韩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比较:以庐隐和罗惠锡为比较对象
-
作者:
王凤玲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中韩文学
-
描述:
伴随着西方女权思想的涌入,宣扬女性解放思想的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各种文学作品逐渐被引入近代中韩文学舞台,这些作品的广泛传播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同时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和主张民族独立自主的韩国“三一运动”为知识青年的觉醒和斗争提供了舞台,“新思想、新教育、新女性”成为当时社会的热议话题。中韩两国的新女性们以此为契机,大胆呼吁“婚姻自主”、“男女平权”。20世纪20年代,中韩两国分别以庐隐和罗惠锡为代表,掀起了宣扬近代女性意识的女性创作之风。<br> 两位作家无论是家庭出身、成长经历还
-
欲望的双重表达与变奏
-
作者:
王春霞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欲望
张扬
压抑
变奏
-
描述:
步入文坛20余年,作家赵玫以自己的勤奋和才情盖起了“一片美丽的村庄”(冯骥才语)。这村庄,不拘一格,却又独树一帜。赵玫偏爱女性题材,对女性深层意识、生命本质的表现情有独钟。欲望是她思索两性关系的一个基点,关于欲望的思考贯穿在她各个时期、各类题材的作品中。从中,我们能够梳理出欲望的压抑与忍耐,欲望的释放与张扬两种明显不同的女性欲望表达,也能够体会到因这两种欲望表达的变奏而呈现出的矛盾、复杂的文本特点。本文便是从欲望的角度切入赵玫女性题材作品,期望从更深处了解这片“美丽的村庄”之于女性文学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三
-
走出父权话语的樊篱
-
作者:
王晓媛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话语
反思
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德语文学
性别
-
描述:
“女性文学”这一概念作为一种文学现象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女性文学”研究已经作为一门显学在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提出这一概念,其初衷是要与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美学观,文学形式及传统相对抗;同时试图寻找女性自己的文学;最终改变文学领域中女性受排挤,被边缘化的状况。然而“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本身却仍然缺乏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义。在研究方法上也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理论模式。那么究竟什么是“女性文学”,它在磅礴悠久的文学史中占据何种地位,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走向何方。从这些问
-
《再生缘》中女扮男装模式的渊源与拓展
-
作者:
王海荣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扮男装
性别困惑
渊源
局限
拓展
-
描述:
《再生缘》是清代乾隆时期一部杰出的弹词,前十七卷是杭州才女陈端生的呕心沥血之作,后三卷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绳续成。在这部精彩绝伦的弹词作品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女扮男装”的情节模式。本文试图剖析女扮男装模式的渊源与拓展,从而管中窥豹,从一个侧面来探寻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及思想蜕变的多彩光芒。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加以论述:首先,介绍《再生缘》的作家陈端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其次,理清女扮男装这个文学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对比中找出《再生缘》中女扮男装模式所借鉴并发展的源头;再次,着重解读《再生缘》中的女扮男装情节
-
人生歧路上的追寻
-
作者:
王艳红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文学价值
女性境遇
创作基调
庐隐作品
-
描述:
闽籍作家庐隐是“五四”新文学拓荒时期的重要女作家,她擅长小说创作,也写诗歌、散文,而小说影响最大。作为20世纪“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庐隐用她的创作实绩昭示了女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她与冰心、冯沅君、凌淑华、苏雪林等一同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推波助澜,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第一道亮丽风景。庐隐是一个感情极为热烈的女人,性格直爽。不幸的是,她一生中经历的坎坷太多了。这就决定了为什么在她的作品中,总是强烈地流露出她内心的悲哀与寂寞,这种调子,几乎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而这种基调,又是用一种自然
-
《嬉雪》和《荒山之恋》译本中女性意识研究
-
作者:
王雪梅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翻译研究
女性意识
朱虹
孔慧怡
-
描述:
翻译和性别隐喻的历史渊源由来己久。“女人”和“翻译”同属于话语的边缘地位。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原作对译作具有等级上的权威,前者是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后者是地位低下,低弱派生的女性。翻译和女性常常被相提并论。这既是对女性的轻蔑,也是对翻译的贬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界的“文化转向”使女性主义思潮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导致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这个新课题。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女性主义译者揭示了长久以来翻译研究中对女性的歧视,强调了译文与
<
1
2
3
...
72
73
74
...
75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