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台湾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特征简论
作者: 张亚萍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散文   台湾文坛   女性作家   女作家   妇女解放   新女性形象   婚恋题材   廖辉英   台湾文学   台湾女性文学  
描述: 台湾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特征简论亚萍台湾女性文学在本文中被界定为女性作家以女性为创作重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着重反映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所特有的品性。目前,在台湾文坛,女作家特别多。据台湾妇女写作协会的统计,有345名。没有在"妇协"登记...
世纪末的女性观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纪末   男权文化   女性主义文学   历史形态   生存状态   女性主义写作   女性命运   女性写作   女性文化   女性文学  
描述: 对于“女性主义”的理解,应该说到了人们应该打破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时候了,它不应该仅为一个政治性概念.我更愿将它当成一个文化性概念去进行使用.也就是说针对男权文化的政治、暴力、争斗……,女性文化却是虔敬、温馨、羞涩、甜美、和睦,以趋于人性完善为旨归.女性主义文学,是女性自我精神拯救的一种途径.翻过一个世纪的女性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探寻到,在这百年中,女性是如何在历史形态与现实境遇中自我定位;如何在那些已被同化或者说仍在异化的因素中重新寻找自己、重新塑造自己,从而形成女性自主品格的精神历程.
寻找定位:女性文学研究──评《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
作者: 张春生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同表现   文学世界   贯通古今   女作家   妇女文学   文学创作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研究   中国女性   当代女性文学  
描述: 寻找定位:女性文学研究──评《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春生比起通常的文学创作,女性作品有其独具的风格和韵致。一个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硕果累累。乔以刚的《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以其清新的笔触、宏观的视野、缉密的分析,进一步丰富了...
自己塑造自己:《广西文学》女性文学专号印象
作者: 张燕玲   来源: 广西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中国   文学评论   广西文学   女性文学  
描述: 自己塑造自己:《广西文学》女性文学专号印象
台湾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特征简论
作者: 张亚萍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散文   台湾文坛   女性作家   女作家   妇女解放   新女性形象   婚恋题材   廖辉英   台湾文学   台湾女性文学  
描述: 台湾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特征简论亚萍台湾女性文学在本文中被界定为女性作家以女性为创作重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着重反映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所特有的品性。目前,在台湾文坛,女作家特别多。据台湾妇女写作协会的统计,有345名。没有在"妇协"登记...
阿拉伯女性的觉醒
作者: 张洪仪   来源: 阿拉伯世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世界妇女大会   女作家   性别觉醒   古代文学   文学研究界   阿拉伯社会   女性文学   社会问题   阿拉伯文学  
描述: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今秋在北京召开,我国阿拉伯文学研究界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女性文学。无论当代文坛对女性文学如何定义,诸如其作品是由女作家完成并具有女性独特文采的,是描写女性生活抒发女性对生活的感受,或是立足于女性性别觉醒,要求看待社会问题要用性别的眼光等等,女性文学总归是存在的,而且业已在当代阿拉伯
寻求自我的艰难跋涉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东方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描述: 寻求自我的艰难跋涉
中西文化碰撞 传统现代交融--试论陈若曦《远见》的文化意蕴
作者: 张立国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碰撞   海外华人   台湾   大陆   女性意识   知识分子   陈若曦   女性文学   美国梦   文化意蕴  
描述: 陈若曦以她具有生长在台湾、留学美国、回归大陆后又移居加拿大和美国的“三重放逐”的传奇式生活阅历,以及70年代初以“文革”为题材创作《尹县长》等一系列小说,开了“伤痕”文学的先河,80年代在美国创作了以海外华人生活为题材的《远见》等系列小说,为大陆读者所熟悉和热爱。本文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就“时代、历史、政治、文化‘夹缝’中的海外华人群像”,“多重文化交汇下的华人心态”和“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女性世界”等三个方面,探讨《远见》对海外华文文学和女性文学艺术世界的独特价值和特殊贡献。析缕《远见》淳厚的文化意蕴和作家
穿越黑夜进入白昼--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流变
作者: 张兵娟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流变   女性写作  
描述: 穿越黑夜进入白昼--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流变
我们寻觅桥杨
作者: 张弦   秦志钰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大会   妇女题材   “四人帮”   中国妇女   “新女性”   艺术观念   女性形象   毛泽东同志   典型形象   文化多元化  
描述: ’95世界妇女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消息很使我们振奋。作为关注妇女题材的编导,我们立即想到要创作一部有点份量的影视片献给大会。倒不全是为了应景儿,赶热闹,而是深感中国妇女实在可歌可泣,向世界介绍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是我们责无旁贷的。 于是,我们想到了杨开慧。 杨开慧无疑是中国妇女的骄傲。毛泽东同志的“骄杨”两字,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她美丽、傲岸和坚贞的风骨,也同时流露出老人家对她深深地敬重和眷恋。可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除了那首《蝶恋花》发表时有过一句简单的注释而外,再也没有任何对她的介绍了。“四人帮”倒台后,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