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19世纪美国西部文学中白人女性形象的演变
作者: 刘炜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西部文学   白人女性形象转型   “新女性”   女性主体意识  
描述: 在19世纪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美国白人女性的生活和社会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反映在西部文学中,则是女性的形象经历了一个渐进的演变:从“俘虏叙述”“边疆小说”和“家庭小说”中的被拯救者到维护美国传统道德的“家庭天使”,从家庭农庄里的怨妇到独领风骚的农场主,最终蜕变成具有西部特色的20世纪新女性。导致女性角色从文本边缘走向中心的主要原因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论老舍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缺失原因
作者: 王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捷改造论”   平民意识   “新女性”  
描述: 老舍小说中鲜有同时代其他作家常塑造的自由浪漫、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却有一批自私、残忍、虚荣的“伪新女性”。特殊的家庭背景对老舍的女性观的影响及老舍以男性作家的立场对作品中女性的规范是其成因之一;平民出身对社会现实的深切透彻的体悟和洞悉,对精英知识分子改造国民方式的反思得出的“简捷改造论”是老舍不塑造“新女性”形象更深层次的原因。
论《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赵慧   蒋挺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家   “新女性”   下层劳动妇女  
描述: 萧伯纳关注和同情下层人民,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是世界公认的一流戏剧家。本文将分析萧伯纳的名著《华伦夫人的职业》中华伦夫人和女儿薇薇的人物形象,并由此揭示作者的社会观及当时的社会现状。该剧标志着作者艺术上的成熟,构筑的戏剧冲突具有深刻的悲剧性质。
论《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张莹   李欣欣   李昕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嘉莉妹妹》   “新女性”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史上,嘉莉妹妹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作者对嘉莉的"堕落"采取了"暧昧"甚至是矛盾的立场,当代评论界也从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成后来的毁誉参半的态度,随后则有人认为嘉莉妹妹代表了美国社会中的"新女性"。
试论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玉纯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世界   “新女性”   蔑视社会道德  
描述: 茅盾试图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致力于对女性情感、女性心理、女性意识进行深层挖掘,在关于情欲与革命的纠葛的缝隙之中塑造了一大批在性道德方面强烈的反传统倾向的"新女性"。这类特异女子,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可谓是跨过历史门槛的先驱。传统的封建观念、男权思想,在她们身上已不能发挥作用。相反,她们蔑视社会道德,试图支配男人世界。她们豪爽刚毅的性格,敢作敢为的气魄,毫不客气地践踏一切束缚女性的传统和法规,痛痛快快地丢弃男权主义。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大街》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高虹   来源: 科学咨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街》   影响   “新女性”  
描述: 《大街》使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本文用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分析了《大街》主人公卡萝尔的“新女性”形象,并简述了该文学形象对当时美国社会的影响。
张爱玲笔下的“新女性”形象论析
作者: 温伟   来源: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新女性”   小说  
描述: 在张爱玲的笔下,生活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生活在大都市,受过一些教育,有一些见识与智慧,不少人还有独立的职业,因此,被称为新女性。但她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与时代同步,追求物质享受,成为女结婚员依旧是她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她们的结局却是或死或伤,或沦为情妇,或变成高级妓女,或成为活寡妇,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桎梏,从而陷入生命的荒原。
新女性、左翼电影与历史的幽灵
作者: 韩琛   马春花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新女性”   左翼电影  
描述: 新女性想象是左翼政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社会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并伴随左翼意识形态的历史性调整而发生变化。与左翼革命的兴衰起伏一样,左翼电影也塑造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女性谱系:从反压抑的职业新女性到非性化的工农新女性,再从反潮流的革命新女性到失落的底层新女性,其女性想象在完成一个历史循环之后,又回到起点。左翼电影的新女性镜像是游荡于后革命中国的历史幽灵,构成了批判商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女性形象生产的文化资源。
“新女性”的背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嘉莉妹妹》
作者: 靳怀芳   胡宗锋   来源: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嘉莉妹妹》   “新女性”   《第二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史上,嘉莉妹妹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作者对嘉莉的“堕落”采取了“暧昧”甚至是矛盾的立场,当代评论界也从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成后来的毁誉参半的态度,随后则有人认为嘉莉妹妹代表了美国社会中的“新女性”。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西蒙·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尝试重新解读嘉莉妹妹的“新女性”形象,指出该小说没有超越文化的社会根源,嘉莉始终是以“第二性”的身份存在于文本中的。同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德莱塞女性观的内在矛盾性做出了解释。
“新女性”:在传统与独立角色间做出妥协:析《小妇人》中的主要女性人物
作者: 何小颖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女性   “新女性”   传统女性  
描述: 《小妇人》记录了美国内战期间,一个普通家庭里四个女孩在母亲教导下长大成人的故事。本文通过对这四个女孩成长经历的分析,说明《小妇人》所提倡的既不是绝对传统的女性角色,也不是完全颠覆传统的独立女性角色,而是暗示了一个在两者之间做出妥协的"新女性"角色。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