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孙】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8 条
-
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女性主人公的心理
-
作者:
孙颖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人物心理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她仅有的三十四年人生中创作了许多举世闻名的作品,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女王。不论是她的作品的写作手法还是她的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思想都为当今的短篇小说乃至文学的创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曼斯菲尔德的作品并不像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那样受关注,尤其是在中国。仅有的关于曼斯菲尔德的小说的研究大都把关注点投注在她的小说的写作特色上,即便有分析作品中女性人物的,但往往女性人物的心理变化特点及原因多被忽略。这样,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中想要传达的深层思想多被忽视,因此,挖掘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深层思想是
-
论美国黑人中年家庭妇女自我的迷失——《一切的中断》的主题研究
-
作者:
孙亚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迷失
建构
中年家庭妇女
反思
《一切的中断》
-
描述:
对比成长于20世纪50、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时期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处于后民权时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的成长和创作环境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以特瑞·麦克米兰为代表的新一代美国黑人女作家关注的不再是极具政治性的种族、性别不平等,不再聚焦于为黑人女性赋权,也不再强烈谴责男权,而是与当前社会现实相呼应,转而描写新形势下美国黑人女性遭遇的婚姻、家庭与事业等方面的生存困境和矛盾。《一切的中断》是麦克米兰于2005年发表的作品,作品充分展现了麦克米兰对当代黑人妇女境遇的关注,及其为身处困境的妇女寻找出路的努力。作品内容丰富,涉
-
从女性叙事学角度分析葛浩文的翻译策略:以《生死场》为例
-
作者:
孙楠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葛浩文
翻译策略
《生死场》英译本
-
描述:
2012年,一名来自中国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在此后的两年间,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莫言获奖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肯定。而这其中,担当莫言作品的翻译家们功不可没。莫言曾经指出:“翻译的工作特别重要,我之所以获得诺奖,离不开各国翻译者的创造性工作。”莫言大多数作品的英文版都是由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先生所译。葛浩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翻译萧红的作品。迄今,他共翻译出版了50余部小说,对中国现
-
王安忆《天香》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孙丰衍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王安忆
《天香》
《红楼梦》
-
描述:
二百多年前问世的经典名著《红楼梦》,对后世文坛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几百年来,无论是在描写内容、叙述风格、传递价值上都出现了大量有“红楼风味”的作品,尽管元老始祖——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然而这其中也不乏有相当优秀的作品产生,如晚清时期的《海上花》《儿女英雄传》,民国时代的《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当代以来,随着《红楼梦》的经典化,更多的作家开始从中汲取自己写作的养分。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上始终保持旺盛创作力的作家,也十分擅长对传统文化的汲应,她的新作《天香》,亦被评论家评价运用了
-
论拜厄特《占有》的多重主题分析
-
作者:
孙军男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爱情
身份认证
-
描述:
小说家A..S拜厄特是英国文坛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而且还是当今英国社会很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A.S.拜厄特十分关注西方女性历史,对妇女文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占有》是A.S.拜厄特的代表作,小说一经发表在文学界获得了极大的反响。于1990年荣获布克奖,在英国文坛占据一席位置。小说横跨远古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和二十世纪,其中的人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书中拜厄特对女性生存现状,爱情和婚姻进行了解析。《占有》在西方文学届很受欢迎。A.S.拜厄特是继乔治.艾略特之后的另一位能洞悉人类奥秘的极具智慧的女作家。本文
-
《撞上门的女人》中宝拉的自省与觉醒
-
作者:
孙久荣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撞上门的女人》
自省
妇女运动
婚姻暴力
觉醒
-
描述:
国内外有关当代爱尔兰作家罗迪·道伊尔的文学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而且大部分是以访谈和书评的形式出现,主要涉及创作背景、叙事技巧及语言风格、作家的民族精神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爱尔兰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在众多的评论中,对道伊尔的反映女性命运题材的小说《撞上门的女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凯莉·玛仕在《罗迪·道伊尔的“脏语言”和生活环境限制》一文中综述了道伊尔各部作品的的不同之处,她首次提出在道伊尔笔下“满口脏话”的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省”的品质。然而,也许是由于选题和篇幅的限制,作者只是对作家所有作品中主人公的“自
-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看托妮·莫里森的《乐园》
-
作者:
孙雅莉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现代女性主义
《乐园》
托妮·莫里森
道德伦理
美国小说
-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讲故事者"。作为一位编辑兼作家,莫里森在黑人文学进入主流文学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具有作为一位杰出作家的天赋:用强有力又诗话般的语言讲述虚拟但极有震撼力的故事的能力。她的小说被认为是点亮历史、种族、文化和性别的传奇。有许多文章探讨莫里森的小说和散文,以及她的文学评论的复杂和深邃的审美元素,也使得她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美国一位重要的小说家。 随着莫里森的成就被认同,特别是她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她的作
-
论海明威主要作品中反映出的性别意识
-
作者:
孙静静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人物塑造
海明威
性别意识
性别研究
-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小说和短篇故事。海明威以其简练、克制的“男性”写作风格,及描写男性的追求、生活哲学而著称于世。或许是因为他塑造的“硬汉形象”太深入人心的缘故,许多评论家认为海明威不会塑造女性人物,或者只善于塑造没有女性的男性形象。许多研究海明威的评论家,批评其对女性的追求与痛苦冷漠无睹,有些评论家甚至指控他对女性怀有敌意。然而,笔者在性别研究理论的指导下,仔细研究了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艺术特征,惊奇地发现
-
从哲学角度看《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形象
-
作者:
孙骞骞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儒道思想
林语堂
姚木兰
-
描述:
林语堂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他对中西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做出过不懈的努力。一直以来国内外对林语堂的研究不尽如人意,大多是从政治和历史角度入手,但是近年来,林语堂研究有了新突破,其作品的哲学思想以及文化意蕴成为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采用哲学视角,以林语堂的英文小说《京华烟云》为研究文本,用儒道互补的哲学思想分析了姚木兰这一女性人物形象。本文从道家思想追随者姚思安的复杂思想分析入手,阐述了姚木兰在他道家思想影响下性格的形成过程,着重分析了姚木兰怎样用儒道互补的思想对待爱情,婚姻和家庭事务的处理。
-
天堂之路—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夏季鸟笼》
-
作者:
孙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优雅状态
自然选择
达尔文主义
适者生存
-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当今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在她名下有多部作品和各种奖项,因此她不仅是位成功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传记作者,评论家及编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开始写作以来,其作品就备受评论家的关注。
在她的小说中,德拉布尔展现了一幅关于英国当代社会的生动的画面,同时涉及了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女性的境遇。由于她的小说中运用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传统手法,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被誉为现代的简·奥斯汀和“英国的年代记录者”。除了社会现实主义的手法外,德拉布尔还认同F.R.李维斯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