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孙】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8 条
-
他者镜像: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
-
作者:
孙萌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人女性
东方主义
好莱坞电影
-
描述:
导论和第一章分析了该论题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重点梳理了华人女性在美国的历史及艰难、屈辱的生命历程,她们被美国人视为“异类”、“黄祸”和性感诱人的玩物。尽管她们在社会中取得这样那样的成就,但是还是倍受歧视。 第二章画出了好莱坞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系
-
现代意识审视下的自由追求与困惑
-
作者:
孙春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本篇文章从中国知识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独立自由过程中的生存体验的角度出发,对第一个十年文学中知识女性形象的自由追求、生存形态、人生实质等进行了全面论述。首先是序言,说明写作意图,论文主体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论述了在西方现代意识的启迪下中国知识女性冲出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争取独立自由的艰难而又大胆的出走行程,这一部分主要以四种叙事模式对“出走”这一情节进行归纳总结,尽量概括出知识女性的出走的全部风貌;第二个部分论述了知识女性出走之后现实的人生处境,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知识女性在两种文化夹缝中间尴尬的边
-
不幸婚姻下的吉特鲁德和七巧
-
作者:
孙凯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吉特鲁德
反叛意识
女性问题
劳伦斯
七巧
-
描述:
戴·赫·劳伦斯在英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张爱玲则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位。他们对于20世纪早期各自所属社会都有细致的观察,对于男女婚恋,尤其是女性心理都有独特的见解。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儿子和情人》与《金锁记》也都拥有大量的读者,但很少有人对两部小说中有着诸多共同点的女主人公吉特鲁德和七巧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注意到这两位女性都因为不幸婚姻而由天真浪漫的少女变成了变态的母亲,因而探讨造成这种转变的外因和内因,进而对比分析她们身上反映出来的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反叛意识。
作者首先
-
田汉的戏曲观与戏曲创作
-
作者:
孙旻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观
田汉
戏曲创作
戏曲
-
描述:
田汉是中国戏剧艺术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的先驱者,是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诗人和早期电影、音乐事业的组织者与活动家。 田汉一生为人坦诚,才华横溢,至诚至善。他坚信“一诚可以救万恶”,痴迷艺术,不善政治,充满人格魅力。其作品具有真挚的爱国精神和率直的阳刚之气。从1913年至1967年,田汉创作的戏曲、戏剧、电影、诗歌、散文、文论等超过1000万字。其中《关汉卿》是他创作的高峰,也是他一生创作道路和性格的写照。 本文主要表观田汉对中国戏曲发展的贡献,侧重点是田汉的戏曲观和戏曲创作。 田汉的戏曲观
-
权力生死:<尼伯龙根之歌>中的死亡意识研究
-
作者:
孙芸霞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死亡意识
权力
话语权力
女性主义
死亡畏惧
-
描述:
《尼伯龙根之歌》是一部伴随日尔曼民族共沉浮的史诗著作,被称为“德国的伊利亚特”。本文运用死亡现象学、女性主义、权力话语等相关理论中可以兼容的部分作为支撑,重点分析史诗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他们在权力斗争中如何应对自身或亲人死亡的挑战,死亡如何体现生命意识,从而切近生命的本质。 曾经悍勇的冰岛女王布伦希尔德在男女权力斗争中被“制成”符合男性期待视野的女性,并为男性权力斗争所利用,在史诗的第二部分突然销声匿迹。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度作为唯一的声音出现的男权话语按照臆测和潜意识中的意愿塑造如其所愿的女性形
-
激扬与失落:“十七年”女性文学的背景与风貌
-
作者:
孙丹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激扬
女性意识
失落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是指由女作家创作的,反映女界人生、体现女性意识的文学。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处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因此需要将女性文学的界定放宽,本文取一种比较宽泛的说法,即凡是女作家的创作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两次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一为“五四”,一为“文革”后的“新时期”。“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发轫期,而“新时期”则是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多年沉寂之后的爆发期,这两个时期的女性文学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七年”女性文学则夹在这两个高潮之间,在她们耀眼光芒的反射下显得黯淡无光,几乎面临着被遗忘
-
从莎士比亚传奇剧中的民俗看妇女的地位
-
作者:
孙学棋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词
传奇剧
妇女
民俗
-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女权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从三个层次上,即家庭的,社会的和神话的层次上来分析莎士比亚传奇剧(也称晚期戏剧或悲喜剧)中妇女的一些生活侧面及其所体现出来的詹姆士一世时期妇女的地位。这些作品包括《泰尔亲王配立克里斯》(1608-09),《辛白林》(1609-10),《冬天的故事》(1610-11)和《暴风雨》(1611)。本文的分析主要围绕与妇女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展开。第一章探讨婚姻与家庭生活中的妇女。在传奇剧中,青年一代的婚姻往往起到了使上一辈的恩怨得到和解的作用。尽管这四出剧中他
-
从毁灭到新生:从《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看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
作者:
孙智娜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复活》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妇女观
-
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创造了许多世界文学中的第一流作品,影响十分深远。笔者作为一个女性,一直就对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女性自身问题很感兴趣,因而在研究托尔斯泰这位本身思想深奥复杂、且学术界对其评述颇丰的著名作家时,选择了妇女观这样一个切入点来探讨。本篇论文就是笔者在自我生存体验与阅读感受的基础上,对托氏塑造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和卡秋莎·马斯洛娃——进行的剖析,以求挖掘作家的妇女观点。托尔斯泰的世界观是以人称“托尔斯泰主义”的宗教道德
-
《时时刻刻》中女性人物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孙旭阳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时刻刻》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迈克尔·坎宁安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他相信文学是艺术传播美学和美德的最好形式,并且能教导女性如何在不同时期的社会都拥有自己的生活。因此,他描绘的人物非常生动并且符合当时的社会特点。他凭借小说《时时刻刻》而备受关注,这部小说出版于1998年,1999年获普利策奖和福克纳奖。在《时时刻刻》这个故事中,他用《达洛维夫人》作为线索,讲述了在不同时期的社会中三位女性的一天。本文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作品中女主人公进行分析,揭示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受到的精神压迫,以及她们在受压迫的状态中惊醒,进而反抗的过程,最终揭示了
-
《鹤林玉露》记人研究
-
作者:
孙春霞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笔记
艺术技巧
《鹤林玉露》
记人
-
描述:
两宋时期,笔记写作进入到了一个繁荣阶段。在数量众多的宋代笔记中,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记载琐闻见长,内容涉及诗话辩订、文坛逸事琐闻、人物历史掌故、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建国后,作为笔记体的代表性著作之一,《鹤林玉露》的学术价值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人们从文本、版本、诗话及语言等诸多层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对它在记人上的特点与成就,其研究却多是片段、零乱的,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与阐释,因此有加强研究的必要。《鹤林玉露》共489则,其中载人录事的有204则,占全部记载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