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四世同堂》的女性形象看老舍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作者: 孙颖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女性形象   文化选择  
描述: 本文以《四世同堂》中的女性形象为范本,探讨了老舍文化选择的多样性。对韵梅等一类贤妻良母型妇女与大赤包一类家庭恶毒型妇女形象的态度,折射出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对胖菊、招第等摩登女性的嘲讽,表现出老舍对外来资本主义文化的怀疑与排拒;而对日本老太太的描写则反映出老舍文化选择的开放性与世界性。
文化的悲剧——康妮和菊豆比较
作者: 孙颖   来源: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人物   悲剧   小说  
描述: 文章从灵与肉的分离、绝望的反抗、文化的隐喻三个层次,把康妮和菊豆两个悲剧女性形象置于具体的文化背景下,对她们的命运进行探讨,认为她们的悲剧是文化酿造的苦果
女性主义解读狄更斯作品中的“堕落女性”形象
作者: 孙颖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代   堕落女性   压迫   女性主义  
描述: 本课题从探讨狄更斯作品中“堕落女性”形象的渐变着手,通过分析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社会特征,为读者全方位地了解狄更斯作为一名男性作家的笔触,着眼点,及其文学教育责任提供了新的视角。 狄更斯的初期作品对“堕落女性”怀有同情心,但随着其在堕落女性避难所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以及其作为男性作家的身份原因,他对堕落女性由初期的同情转化为对“堕落女性”性格的谴责,认为他们的堕落主要归因于其自身性格上的某种缺陷,比如虚荣、懒惰、贪婪等。他同时认为沦落的妇女可以通过移民,结婚,建立家庭而得到救赎。 本课题从女
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女性主人公的心理
作者: 孙颖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人物心理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她仅有的三十四年人生中创作了许多举世闻名的作品,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女王。不论是她的作品的写作手法还是她的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思想都为当今的短篇小说乃至文学的创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曼斯菲尔德的作品并不像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那样受关注,尤其是在中国。仅有的关于曼斯菲尔德的小说的研究大都把关注点投注在她的小说的写作特色上,即便有分析作品中女性人物的,但往往女性人物的心理变化特点及原因多被忽略。这样,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中想要传达的深层思想多被忽视,因此,挖掘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深层思想是
民初奉天女性的生存状态研究——以《盛京时报》刊载的女性自杀事件为例
作者: 孙颖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奉天女性   生存状态   自杀现象   《盛京时报》  
描述: 民国成立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处于更为急剧的转型时期。女性作为这个两性社会的其中一半,在不断进步开明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以1912年到1919年《盛京时报》刊载的女性自杀事件为研究对象,阐述民国初年奉天女性的生存状态问题。民国初年,奉天的女性自杀现象非常严重,在社会急剧转型和价值取向的变更中,奉天女性仍以家庭为情感港湾,她们无法摆脱思想紧张和行为上的冲突,最终在家庭矛盾和社会纠纷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走上了自杀的道路。本文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将普通女性群体的自杀现象与特殊女性群体的自杀现象都作为研究对
沉寂中的呐喊——“伪满”时期滞留在东北的女作家研究
作者: 郑春凤   孙颖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女作家   生命荒原   性别体认  
描述: 在研究界,对东北沦陷时期女性文学的研究一直侧重于流亡作家,而对滞留于东北的女作家的创作有所忽略。本文重返历史现场,与滞留东北的女性写作者一起感受在充满阴霾的年代,身处民族、阶级、性别压迫下的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及性别体认,走进女性沉寂的生命荒原,倾听她们无法为妻无法为母的喑哑而撼人心魄的呐喊。
40岁女人更显美丽发型特集 日本最新引进版
作者:     安部美惠子   李胜彬   孙颖   来源: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年人   理发   女性  
描述: 本书分为四部分:内容包括:40岁女人最爱的中长发型27款、表现更年轻的49款发型、解决面容和肌肤衰老问题、40岁女人的发型变化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