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谈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女性文学学科建设的收获突出体现在,性别作为文学研究的维度之一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就说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放在30年前或者20年前,出现在这样的会议上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尽管当时有关女作家和女性创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
白族作家的藏地“女儿心”——丹增曲珍小说创作浅析
作者: 乔以钢   徐寅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桑花》   丹增曲珍   《狼毒》  
描述: 丹增曲珍是一位深受藏文化影响的白族女作家。她的两部长篇小说《狼毒》和《格桑花》1均以藏族女性为主人公。前者借"狼毒"这种一年两季绽放的植物寄托对作品中女性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生命活力的赞许;后者深入人物
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
作者: 乔以钢   洪武奇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时间   空间   空间生产   生存性  
描述: 女性主义理论隐含了空间方面的诉求。这一点也反映在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中。本文在提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其生存性内涵,辨析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和时间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空间生产的相关内容。本文认为,由于对女性空间位置的认知不同,批评话语的方式随之各异。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空间概念的内涵从根本上说是生存性的。其中一以贯之的线索是女性存在的历史规定性和社会现实性。因此,女性空间问题和时间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女性存在的时间、空间互相转换,使得女性空间的变动成为除时间之外规定女性空间状况的另一个
20世纪80年代女性批评主体的文学实践
作者: 乔以钢   景欣悦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实践   20世纪80年代   女性批评主体   文学研究   性别意识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女性为批评主体的文学实践空前活跃。其中有关女作家创作的评论和研究关注女性的文学文化境遇,彰显女性的文学贡献,注重对女性创作的艺术分析,体现出历史意识和反思精神。这一实践反映出当代女学人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性别主体意识逐步走向自觉,一定程度上调整和改变着传统的批评格局;与此同时,80年代的实践在理论资源、批评观念和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并存、新旧杂糅的特点。文章立足于史料,考察80年代女学人在女作家创作批评和研究方面做出的努力,肯定其价值。
性别批评的构建及其基本特征
作者: 乔以钢   张磊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性别  
描述: 性别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不无区别的概念.对"性别"的关注和思考,构成其互补共存的基础;而理论背景、关注焦点、批评对象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差异,又使之在文学审美和性别诗学的建设等方面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貌.性别批评力图摆脱男/女二元论的文学批评模式,融入复合式的批评视角,在女性文学身份疆界和叙述疆界方面有所开拓,总体上呈现出流动、复合、多向延展的特征.
论五四女性情爱主题写作中的边缘文本和隐形文本
作者: 陈宁   乔以钢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形文本   性别体验   情爱主题   边缘文本   女性文学  
描述: 五四女性文学的情爱主题的写作既是对个性解放的时代总主题的呼应 ,同时又没有丧失女性性别体验的真实表达。由于五四时期女性表达话语的失构和女性意识的稚嫩 ,这种性别体验还必须裹挟在主流话语当中 ,以一种或边缘或隐形的文本形式浮出历史地表。但是这已经鲜明地勾勒出五四女作家由“觉醒”到“自觉”进程中的女性意识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发展初期的阶段性特征。
当代蒙古族文学性别研究综论
作者: 乔以钢   包天花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古族文学   当代   性别研究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古族文学性别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涉及蒙古族女性文学创作批评、经典文本再解读,以及对蒙古族英雄史诗和科尔沁民间叙事诗的探析等.其基本特点是:在认同现代启蒙思想、结合本民族实际对女性主义批评有所借鉴的同时,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给予充分重视;整体上呈现出将性别分析与社会历史批评相融合的倾向;在批评主旨上以文化建构为主,文化批判为辅.与此同时,研究工作在若干方面存在着不足.
性别文化与文学研究
作者: 乔以钢   周珉生   来源: 华夏文化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论坛   性别问题   女性视角   性别文化   文学研究   性别意识   性别观念   男性中心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各位同学好!今天谈的是性别文化与文学研究。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意义上来理解性别和性别文化呢?这一点,不一定每个同学以前都考虑过。此刻大家聚在这里,我们身上、我们四周,是不是就有一些性别文化的因素渗透其间?大家的衣着、发型和装饰,一般来说是不是有一定的性别特征?又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我们会感觉到,有的名字听起来就像个女生的名字,有的名字听起来则像男生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开拓”笔谈
作者: 杨剑龙   乔以钢   丁帆   张凌江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诗学   有差异的声音   男性文化视域   基础性建设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一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性别视角与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林树明   董丽敏   刘堃   乔以钢   来源: 中国文学批评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编者按:当前,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既取得了较大成绩,又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不足是观念的西化与一元化倾向。这就导致女性文学研究的随意与混乱。这一组评论文章的共同点是,融入了性别视角但又不限于狭义的性别研究。基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几位作者在开阔的理论视域中运用了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女人"也
< 1 2 3 ...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