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戏剧艺术】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明代戏曲塑造女性形象的三种典型方式:以《牡丹亭》《玉玦记》《复落娼》为例
-
作者:
赵雅琴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戏曲
女性形象
理学
男权主义
-
描述:
明代戏曲以多种方式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而理想化、妖魔化、情感化是明代戏曲塑造女性的三种典型方式:以情感化的方式塑造的女性如《牡丹亭》中"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杜丽娘;以理想化的方式塑造的女性如郑若庸《玉玦记》中为保贞节"断发毁容"的秦庆娘;以妖魔化的方式塑造的女性如朱有燉《复落娼》中的刘金儿。不同的方式昭示了剧作家不同的文化取向,但都与明代理学思潮有着深刻的关联。
-
明代戏曲塑造女性形象的三种典型方式:以《牡丹亭》《玉块记》《复落娼》为例
-
作者:
赵雅琴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戏曲
女性形象理学
男权主义
-
描述:
明代戏曲以多种方式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而理想化、妖魔化、情感化是明代戏曲塑造女性的三种典型方式:以情感化的方式塑造的女性如《牡丹亭》中“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杜丽娘;以理想化的方式塑造的女性如郑若庸《玉块记》中为保贞节“断发毁容”的秦庆娘;以妖魔化的方式塑造的女性如朱有墩《复落娼》中的刘金儿。不同的方式昭示了剧作家不同的文化取向,但都与明代理学思潮有着深刻的关联。
-
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原型意象
-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原型意象》
楚辞文化
浪漫主义
审美品格
夏敏
女性形象
-
描述:
2003年第3期的《戏剧》刊登了夏敏的《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原型意象》。该文认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总是作为牺牲者死在舞台上,而且往往依恋于一个德才兼具的男性,甘愿为这个男性献出自己的生命之躯。联系屈原《九歌》中的原型意象——“人神恋爱”问题,可以发现,当人们被赋以
-
曹禺的女性审美转向
-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身
转向
传统
气息
寻找
激情
女性审美
曹禺
女性形象
古典美
-
描述:
李扬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的2004年第4期上发表《论曹禺的女性审美转向》一文。文章认为,以1938年为界,曹禺的女性形象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对洋溢着生命激情、充满现代气息的女性赞美,转向讴歌更具古典美的传统类型的女性。这种转变,恐怕要从社会环境与作者自身的生活上寻找原因。
-
动态·信息
-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戏曲
先锋戏剧
共和主义
元末明初
“样板戏”
行为艺术
十大问题
《九三年》
民国时代
女性形象
-
描述:
)。这200部新世纪话剧在创作上呈现出五个特点:1、从题材上看,城市题材多,农村题材少。在184部大型话剧中,城市题材的有105部,约占57%,农村题材的只有11部,约占6%。究其原因有
-
动态·信息
-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话剧
演出季制
王元化
文化消费市场
网络戏剧
中国话剧
校园戏剧
女性形象
中国悲剧
诗美追求
-
描述:
当代中国话剧的重新定位 熊源伟在《文艺研究》(1998.2)刊载文章,题为《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上——关于中国话剧的前瞻与思考》,文章认为:面对话剧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在重新反思历史的前提下,给话剧艺术以新的合理的定位。文章在对中国话剧在量化、定性两方面作了分析后认为,可以把当代话剧定位在小众文化的范畴,定位为小众传播的艺术形态。只要我们正视
-
中国戏剧中的人神恋神话原型
-
作者:
章俊弟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神恋
母系氏族社会
男权社会
中国戏剧
九歌
神话原型
上古神话
女性形象
天神
男性
-
描述:
一上古神话中的女娲与帝女中国上古神话表明,根据女神的神品与神格,可将华夏女神分为两类:天神与地祗。根据山东嘉祥武氏祠汉代画像石刻和四川新津宝子山汉代石棺画像,女娲系人面蛇身。这与许多古文献记载是一致的。《抱朴子·释滞》更进一步指出:“女蜗地出。”这些似乎妨碍她成为一个天神。其实,她身上的动物特征只是证明了她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她的神迹清楚表明她是道道地地的天神。她“断鳖足”、“杀黑龙”;“止淫水”、“炼石补天”。最能体现她天神品格与本领的还是她的造人。有女娲与诸神共同造人说,更有她独自抟土造人说。《说
-
第六届奥尼尔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
作者:
刘明厚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远地区
内蒙古
戏剧学
现实主义
莱维尼亚
奥尼尔戏剧
复旦大学
悲剧精神
女性形象
学术研讨会
-
描述:
1995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奥尼尔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与会者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和新疆等边远地区;有从事奥
-
白日梦与智慧:中国现代女性喜剧
-
作者:
苏琼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喜剧
自恋
戏剧演出
中国
戏剧理论
现代
女性形象
戏剧剧本
-
描述:
当我们运用现有的戏剧理论时,不难发现,颇有一些把喜剧与女性相连的提法,但却鲜有论及悲剧与女性关系的。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lf,1882-1941)以女权论者的身份谈论幽默,认为喜剧具有女性的性别:“如果心灵也有性别的话,毫无疑问,它隶属男性,而喜剧则具有格勒丝(希腊神话中赐人美丽和欢乐的女神)和缪斯(希腊神话中掌管文艺、音乐等的女神)的性别。”陈铨的《戏剧与人生》谈到:“在过去的高级喜剧中,女人常常占重要的位置,因此有人说,喜剧是女人的戏剧,甚至于有人说,在女人没有自由,教育程度没有提
-
漫谈'95戏曲创作
-
作者:
陈屹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性
弘扬民族文化
司马相如
戏曲现代戏
《曹操与杨修》
戏曲作品
评奖活动
戏曲创作
戏曲艺术
女性形象
-
描述:
教师的话 我院青年戏曲社同学在建社两周年的日子里,主办了首届黑松林杯’95戏曲文学奖评奖活动,向戏曲艺术家们传递当代青年的戏曲审美信息,展示出他们的热情、胆识和独立思考的良好素质。经过京、沪、宁等地传媒的报道,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鼓励。 促成这项活动的原因,是党中央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号召和院系领导的关怀,是老师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