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曹禺的女性审美转向
作者: 李扬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向   传统   曹禺   女性  
描述: 以 1938年为界 ,曹禺的女性形象塑造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对洋溢着生命激情、充满现代气息的女性的赞美转向讴歌更具古典美的传统类型的女性。作为一个男性作家 ,他对女性的态度由“审美的”变为“功利
曹禺笔下的女性解放之路探寻——以蘩漪、陈白露、愫方为例
作者: 刘麦霞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愫方   转向   个性解放   陈白露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剧作家曹禺通过笔下女性形象的觉醒和反抗阐释了"人的觉醒和解放"这个时代人文主题。本文通过比较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形象,揭示在新旧交替时期女性在自我解放之路上的艰难历程,并对女性形象的转向加以探寻。
曹禺笔下的女性解放之路探寻-以蘩漪、陈白露、愫方为例
作者: 刘麦霞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愫方   转向   个性解放   陈白露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剧作家曹禺通过笔下女性形象的觉醒和反抗阐释了“人的觉醒和解放”这个时代人文主题。本文通过比较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形象,揭示在新旧交替时期女性在自我解放之路上的艰难历程,并对女性形象的转向加以探寻。
战争期间日本妇女运动家市川房枝的政治转向
作者: 胡澎   来源: 日本学论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参政权   法西斯军国主义   转向   妇选运动   战时体制  
描述: 战争时市川房枝的政治转向,即由争取妇女参政权运动转到为战时体制服务、在翼赞体制下号召和组织妇女支持侵略战争,并试图通过市川房枝为代表的妇女运动的转向,探求其转向的深层根源。
战争期间日本妇女运动家市川房枝的政治转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日本学论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参政权   法西斯军国主义   转向   妇选运动   战时体制  
描述: 战争时市川房枝的政治转向,即由争取妇女参政权运动转到为战时体制服务、在翼赞体制下号召和组织妇女支持侵略战争,并试图通过市川房枝为代表的妇女运动的转向,探求其转向的深层根源.
崔贞熙转向作品研究
作者: 张晓燕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转向   母性   女性文学   转向文学  
描述: 淡人崔贞熙(1906~1990),身为近代新女性之一,作为韩国文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在其八十余平生中历经艰难曲折,也许正因为此才使得她的文学世界如此丰富而引人瞩目。崔贞瞩在韩国近代文学史中占据的地位尤其不可轻视。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曾经是韩国第二代女性作家中的一员,更重要的是因为她在近代日帝统治时期曾经先后以同伴者作家和亲日作家的身份活跃在韩国文坛。因此在日帝末期的文学史研究中对崔贞熙文学的考察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934年的第二次卡普事件是韩国文学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事件。日帝末期,日本加强了对韩国的殖
曹禺的女性审美转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身   转向   传统   气息   寻找   激情   女性审美   曹禺   女性形象   古典美  
描述: 李扬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的2004年第4期上发表《论曹禺的女性审美转向》一文。文章认为,以1938年为界,曹禺的女性形象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对洋溢着生命激情、充满现代气息的女性赞美,转向讴歌更具古典美的传统类型的女性。这种转变,恐怕要从社会环境与作者自身的生活上寻找原因。
田汉早期创作的女性审美转向
作者: 何光超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女主人公   审美观照   转向   审美意识   田汉   早期创作   爱情   女性审美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如春风般唤醒了沉睡了千百年来的中国女性意识,一些知识女性接受了现代文明思想,开始寻求自身的解放与出路。与此同时,中国现代作家在创作中给予女性以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从各个层面、不同视角对中国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