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近代东北文化与满洲女作家群落
-
作者:
王劲松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满洲女作家
地域文化
近代东北文化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女作家,满洲女作家群代表了殖民地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群落。考察这一文化群体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在漫长的自然历史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基因,"五四"新文化
-
观音菩萨与女性
-
作者:
温金玉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世音
观音信仰
女性观
中国佛教
观音菩萨
观音像
舍利弗
社会心理
女性形象
南北朝
-
描述:
观音菩萨与女性温金玉无论是在谈空说有的精英文化层中,还是在所谓愚夫愚妇的俗文化圈里,若论在信仰网络中影响最大、信众最多的神,当首推观世音菩萨。然而观音菩萨到底是男身还是女身,却是千百年来人们谈论不休的话题。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加以探讨。其实,按照佛法来说...
-
“蜀女多才”的道教文化渊源
-
作者:
喻芳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蜀文化
道教
蜀女多才
-
描述:
巴蜀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质,铸就了巴蜀女儿的文化性格,也孕育了巴蜀女儿的才情,到晚唐、五代时期时期,"蜀女多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试从道教文化的层面去解读古代巴蜀女性文学创作繁荣的原因,追溯"蜀女多才"的文化渊源。
-
从“玉女”到“欲女”:林风眠人物画题材嬗变的文化内涵
-
作者:
平瑶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仕女图
马蒂斯
林风眠
裸女图
-
描述:
从1960年代到80年代,林风眠女性人物画的内容从含蓄表达欲望、投射个人情感、曲折表达美学理想的古装仕女,转为马蒂斯风格的直接以感官形式表达欲望的裸女画。一方面,社会背景、社会风气的转变,造成个人情绪、艺术上的转变;另一方面,两种图画也蕴含着对于女性空间的不同建构方式,承载着林风眠尝试融汇东西文化艺术的探索,体现着他参照西方艺术对东方特质进行的反观和重建。
-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
作者:
陈橙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阶段
女性阶段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女人气阶段
-
描述:
肖瓦尔特把西方女性文学分为三个阶段:女人气阶段、女权主义阶段和女性阶段。中国现代社会和历史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注定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阶段的顺序与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不同,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先后历经了女权主义阶段、女人气阶段和女性阶段。
-
从《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看当时英国女性的地位
-
作者:
张丽
陈颖聪
余礼娜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抗争精神
简·爱
女性地位
-
描述:
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同为英国以描写女性文学而著称的女作家;本文通过对二者作品的分析,以及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分析,透视了在十八、九世纪的英国,女性地位的低下以及受男性社会压迫歧视的状况。
-
从上海的纪念活动(1924-1937年)看我国多样的妇女节
-
作者:
任祖凤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活动
多样性
上海
妇女节
-
描述:
三八国际妇女节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纪念日传入中国后,上海纪念活动的参与者既有国民党的妇女组织,也有其他民间妇女团体,具体活动包括纪念集会与文字宣传。众多妇女团体的参与使得三八节的纪念活动呈现出多样性面貌。发起者之间、发起者和一般妇女大众对它的认识并不一致,加之社会影响有限,其现实状况显然并非如其宣称的那样是全体妇女节日。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妇女节传递特定价值理念,塑造妇女近代化生活方式的功能是以多歧而复杂的面貌进入妇女生活之中。
-
《全唐诗》中女诗人诗歌视野分析
-
作者:
李咏梅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唐诗》
女诗人
诗歌视野
-
描述:
《全唐诗》中收录了一百多名女诗人的诗歌,她们的诗歌内容十分丰富。有表现贤妻良母风范的、离别相思之苦的,也有酬唱赠答的,还有些涉及边事、国运民瘼等。从她们的诗歌题材分析来看,创作视野渐趋拓展。闺情咏叹虽仍占优势,但这种题材单一的局面有所突破。一些女诗人敢于踏破樊篱,创作视野由身边向身外扩展,由尺幅闺闱转向广阔社会,由囿于离愁别怨的沉吟低唱转向现实生活多层面的慨叹高歌。虽然数量还不是太多,但对女性文学而言,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转变和进步。
-
甄妃简论
-
作者:
刘玉娥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丕
甄妃
才女
-
描述:
魏文帝曹丕甄夫人(甄妃)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女性。她美丽绝伦、知书达礼而又才兼诗文,却因曹丕称帝后移爱别宠而惨遭赐死。本文考论甄妃生平,辨析某些传闻异辞,力求对三国文化和中国女性文学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
大时代背景下创作主体意识的嬗变——以崔莺莺、杜丽娘、李香君为例
-
作者:
余何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人物命运
创作主体
-
描述:
本文以崔莺莺、杜丽娘、李香君三个女性人物为例,分析了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创作主体在创作观念、描写对象、故事结局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差异,并解释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即创作主体成长、生活的典型环境对创作过程中人物及其命运的选择有着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