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简析《全唐诗》中“丝绸女”形象
作者: 邓永江   来源: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唐诗》   丝绸诗   丝绸女   女性形象  
描述: 古代中国不仅是一个"诗国",而且也是一个"丝国"。诗与丝,前者作为精神文化的代表,后者作为物质文化的代表,两者很早就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丝与诗的紧密结合,成为我国古代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唐诗》中,出现大量与丝绸相关的"丝绸诗","丝绸诗"中有大量关于女性形象描写的诗句。"丝绸诗"中女性形象的丰富多彩,体现了女性在唐代丝绸文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全唐诗》中女诗人诗歌视野分析
作者: 李咏梅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唐诗》   女诗人   诗歌视野  
描述: 《全唐诗》中收录了一百多名女诗人的诗歌,她们的诗歌内容十分丰富。有表现贤妻良母风范的、离别相思之苦的,也有酬唱赠答的,还有些涉及边事、国运民瘼等。从她们的诗歌题材分析来看,创作视野渐趋拓展。闺情咏叹虽仍占优势,但这种题材单一的局面有所突破。一些女诗人敢于踏破樊篱,创作视野由身边向身外扩展,由尺幅闺闱转向广阔社会,由囿于离愁别怨的沉吟低唱转向现实生活多层面的慨叹高歌。虽然数量还不是太多,但对女性文学而言,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转变和进步。
唐宋时期峡江女性的形象及日常生活
作者: 张伟然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唐诗》   《竹枝歌》   《入蜀记》   峡江地区   竹枝词   石湖居士   《方舆胜览》   剑南诗稿   唐宋时期   女性形象  
描述: 唐宋时期峡江女性的形象及日常生活张伟然地介古代巴楚之交的峡江一带,其进入文献的历史在南方不可谓晚。但其区域性的文化面目,直到唐代才渐趋明朗。作为其表征的文化现象在唐宋之间相当耀眼,其中包含有很多的女性因素。该地绝大多数的文化景观,都是赖有其女性而得...
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
作者: 莫砺锋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唐诗》   男性作家   史湘云   女性意识   资料汇编   《红楼梦》   女性主义批评   曹雪芹   林黛玉   女性人物  
描述: 一  有些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男性作家是不能为女性而写作的.例如法国的埃莱娜·西苏(Helene Cixous)声称:"妇女必须写妇女,男人则写男人."①法国的露丝·依利格瑞(Luce Irigaray)则为上述主张指出了原因:"我永远代替不了一个男人,男人也永远代替不了我.无论他们可以变换什么样的身份,一方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另一方,--他们不具有互换性."②然而中国文学史的实际情形似乎与这种观点大相径庭: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唐宋以来的词,有很多作品都是出于男作家之手,却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清人
道教与诗教夹缝中的奇葩:论唐代女冠诗人
作者: 高利华   来源: 绍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唐诗》   女性文学史   道教教义   诗教   士大夫文人   道教徒   鱼玄机   女冠诗人   唐代女冠   唐女冠诗  
描述: 诗歌盛于李唐,而女子传将极少,因《全唐诗》赖以存名的女性诗人中,享有盛誉的多系女冠。如李冶、鱼玄机,被誉为“万里桥边女校书”的才媛薛涛,《全唐诗》小传也称其“暮年屏居浣花溪,著女冠服。”在唐代女性文化圈内,女冠占擅一代诗坛风骚,这种颇为奇殊的现象,在女性文学史上也属瞩目。本文将通过对唐代社会风尚、文化背景和女冠这一特殊阶层生活习俗、传世作品的考释论述道教对女冠诗风的影响和女冠诗人在中国女性史上的意义。一、道教为跨逾诗教门阃提供避风港中国的诗教历来比较重视伦理学规范和诗歌的社会功用。《诗大序》把《关睢》当作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