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19C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建构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的研究
作者: 王以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形象   符号冲突   中国形象   晚清   大众传播媒介   美国传教士   基督教   形象建构  
描述: 自1830年美国第一位传教士裨治文来华起,美国传教士开始了在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传教活动。为了推动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中国的基督教化”这一最高宗教目标,在传教过程中,部分美国传教士,如裨治文、伯驾、卫三畏、丁韪良、林乐知、明恩溥等,笔者在文中称之为“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他们突破了以往以教堂为中心的传教方式,利用报刊、出版等大众媒介传播方式进行宗教及文化传播,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传教士媒介话语空间,并在这一空间中建构了传教士媒介话语中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谱系,这一形象谱系的建构有助于
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作品英译史研究:性别视角
作者: 郝莉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译者   社会语境   中国女性作家作品   翻译史   性别  
描述: 性别视角下的翻译史研究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以雪莉·西蒙、露易丝·冯·弗洛图等加拿大女性学者为代表创立的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新的翻译研究领域。许多西方学者在相关领域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中国,相关研究仍十分有限,主要集中于少数几部经典作品与不多的几位女性译者。鉴于在汉英文学翻译及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等方面的研究仍十分匮乏,本论文试图从性别视角对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现当代女性作家作品英译史进行研究。论文对翻译史研究及性别视角下的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并
精神世界的营造与迷失
作者: 高英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世界   王安忆   女性形象   营造与迷失  
描述: 王安忆的创作历时二十余年而不衰,且享有较高的声誉,其创作因总是在暗合当代文学潮流的同时又超乎其外而呈现独特的风貌。对王安忆的创作做整体研究,有助于把握当代文坛的脉络,探索出当代文学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现实困境下的生存意义。本论文试从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着手,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与人物解读,探讨其小说创作中的女性精神世界的营造与迷失,从而对作家的整体创作有所把握。 本论文主要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借鉴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来探寻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得与失。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其精神世界在男女性爱中彰
为话语而抗争:《小镇畸人》主题探析
作者: 赵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教主义   话语缺陷   小镇畸人   经济转型   话语抗争  
描述: 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的代表作《小镇畸人》是现代美国小说史上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安德森塑造了一群孤立、异化的畸人。安德森对畸人的关注,对美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分析归纳国内外评论家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小说所揭示的是小镇畸人为话语而抗争,竭力向外界表达自己的爱与思想,借以重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联系。本文紧扣故事畸人皆有强烈倾诉欲望这一主线,并集中阐述其为话语而做出的各种抗争。本文由六部分组成。导论部分扼要介绍了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大江健三郎文学论:立足边缘,走向共生
作者: 林啸轩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生   人道主义   大江健三郎   边缘  
描述: 大江健三郎被誉为日本战后文学的旗手,其创作引领着日本文学发展的方向。他因获得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赢得巨大的文学声誉,而国内对大江健三郎文学的解读尚显不足。喜好自我言及的大江健三郎说其创作是在保持连贯性中不断变化,声明其文学始终立足边缘,从边缘出发。故研究边缘意识是研究大江健三郎文学的关键,而走向共生是立足边缘的大江健三郎文学的必然结果。目前国内边缘视点的研究往往着眼于中期以后的边缘文化,共生视点则主要是集中在与残疾儿的共生,割裂了其创作发展的连贯性。本论文主要依照大江健三郎文学创作的时序,基于边缘意识
尤金·奥尼尔欲望悲剧研究
作者: 甲鲁海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物质   欲望   奥尼尔   悲剧   精神  
描述: 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动荡不安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戏剧方面涌现出了尤金·奥尼尔(1888-1953)这样的一代巨匠。作为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和缔造者,奥尼尔一生致力于不断探索“当今社会的病态。”他的作品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复杂、扭曲的心理描写来折射社会现实,而“欲望”一词则是贯穿于其悲剧中的主旋律。奥尼尔认为欲望是导致人物行为的主要动机。他将欲望这一主题与戏剧的最佳表现形式悲剧结合在一起,创作了一系列欲望悲剧。他笔下的人物有各种各样的欲望,精神上他们希望关爱,期
山田詠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以恋爱·性爱小说为中心
作者: 张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恋爱性爱小说   后现代主义   恋爱家庭观   女性主义  
描述: 1985年,山田詠美(1959-)因其处女作《床上的眼睛》获第22届文艺奖而跻身文坛,现已成为日本现代文坛上最受青睐的女作家之一,迄今已出版小说100余部,随笔、对谈集等40余部。1987年到2005年间,先后凭借《只有恋人听得到的灵魂乐》、《风葬的教室》、《垃圾》、《野兽逻辑》、《A2Z》、《风味绝佳》等作品摘得第97届直木奖、第17届平林泰子文学奖、第30届女流文学奖、第24届泉镜花文学奖、第52届读卖文学奖、第41届谷崎润一郎奖等多项文学大奖,至今仍然活跃在文学创作以及评论界。加之,本人行事风格大胆
论严歌苓大陆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历史书写
作者: 张静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书写   女性角色划分   严歌苓的大陆题材小说   女性书写  
描述: 严歌苓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女性作家,早年在国内的生活体验、移居海外的经历都使得她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她借用手中的笔将自己对历史、现状的观察思考诉诸于文字,走进历史,走进小人物的生活,于平淡处还原出大历史,真实的情感流露中透出思辨意味,为读者奉上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本文主要以严歌苓大陆题材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和历史主义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前言部分概述了严歌苓的创作历程,学术界对其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而阐释本论题的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一章主要对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定位,参照中国传统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看《接骨师之女》中的沉默主题
作者: 冯亚坤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沉默   后殖民女性主义   《接骨师之女》  
描述: 作为华裔美国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谭恩美的作品从《喜福会》开始便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作品畅销于通俗文学市场以及学术研究界。谭恩美的作品中生动的女性形象及细腻的女性关系一直吸引并感动着数以万计的读者。她擅长描写母女关系,并在作品中对母女之间从冲突到相互理解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除此以外,她的作品中对华裔女性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沉默现象也有较多关注,并从心理方面和文化角度揭示了造成这种沉默的原因,进而探究华裔女性如何打破沉默,重塑自我。《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第四部作品,出版于2001年,是一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局限性
作者: 李慧智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思想   赵树理   局限性   小说  
描述: 文学是“人”学,而反映妇女命运关注妇女解放问题则是文学的·个永恒的主题。赵树理作为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一面旗帜,他扎根农村,对新型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和生活道路进行了探索,对农村中的妇女解放问题也提出了诸多见解。赵树理的小说在解放时期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笔下的新型农村妇女对自身解放的争取也给予当时勇于掌握自己命运的女性以极大的鼓舞,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批评视角的转换,人们也有理由对赵树理的小说及其妇女解放思想提出不同于以往的阐释。大多数专家学者无论在以前还是在当下主要关注的还是赵树理小说的民
< 1 2 3 ... 5 6 7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