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494 条
-
“玻璃天花板”还是“迷宫”?——美国妇女晋升的障碍与路径
-
作者:
李英桃
王海媚
来源:
国际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天花板”
美国政治
女性领导力
社会性别主流化
-
描述:
“玻璃天花板”这一政治术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系指美国少数族群和妇女面临的看不见、突破不了的障碍,即无论其资质和成就如何,均极难登顶企业的晋升阶梯。经过全球妇女运动30年的发展,美国妇女的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都有很大提高,她们在不同领域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人数逐步增加,有学者认为,“迷宫”才是符合21世纪美国妇女地位状况、对其在晋升过程中所面临障碍的更好的比喻方式。本文作者提出,妇女需要走通的是镶着多层玻璃天花板的金字塔形立体迷宫,其中一些天花板已被打破,一些已出现裂纹,但顶层的天花板仍保持完好。在术语从
-
缪伯英: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
-
作者:
颜梅生
来源:
兰台内外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争环境
妇女解放运动
清泰
中共湘区委员会
女党员
中学物理
缪伯英
共产党组织
知识分子家庭
反革命政变
-
描述:
1921年7月,缪伯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中共"一大"召开前,她是全国仅有的53名党员之一;她一直战斗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的第一线,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新贡献
-
作者:
唐娅辉
来源:
湖湘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贡献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
描述:
习近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判断赋予了当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开拓了妇女解放理论的新视野;提出男女平等“三个层面”的思想,从多维视域诠释了男女平等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性别平等观;对妇联组织“三重性”的强调,为妇联工作与时俱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提出,深刻揭示了在时代与生活格局不断变化中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为妇联开展的家庭文明建设活动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就事
-
女性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启示
-
作者:
杨文娴
王昭君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工作
操作体系
应用策略
概括总结
女性学
参与式教学
学习过程
课堂主体
性别观念
合作式
-
描述: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中提出:"教育工作要以性别平等的观念为原则,在高等学校中要加强女性课程的普及度,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性别平等的原则和观念"[1]。相对美国等欧美国家,我国
-
论清代常熟屈氏家族女性的文学活动与传播
-
作者:
梅新林
娄欣星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文学交游
主题聚焦
传播效应
屈氏女性
-
描述:
常熟屈氏家族兴业,发展到清代,出现了以屈秉筠、季兰韵为代表,包括屈静堃、钱珍、叶婉仪、屈凝、屈敏等七人在内的家族女性文人群体,形成了一门风雅、群体唱和的新局面。在家内联吟的基础之上,屈氏女性文人由闺内走向闺外,建立起了广泛的文学交游网络。其文学活动涉及多种题材的创作,尤其在咏史怀古、纪事感怀以及悼念亲友等方面展现了屈氏女性细腻的情感体验与独特的审美视角。在家族内外文人的帮助与提拔之下,屈氏女性文学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诸多文学作品选集,诗话、词话以及地方志等典籍中都可以看到屈氏家族女性文学的记录与评价,
-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
-
作者:
赵春花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黑人女性文学批评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在20世纪末期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黑人妇女长期处于被迫沉默的状态,她们的作品不是被抹煞,就是被误读。要改变这一状态,只有发展一种针对黑人女作家的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对美国黑人文学的流变和美国黑人文学与批评的研究,旨在说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很长时间里被排斥在以男性文学为中心的所谓主流文学之外,一直处于弱势话语的地位。
-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
-
作者:
赵春花
来源:
文艺生活(下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在20世纪末期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黑人妇女长期处于被迫沉默的状态,她们的作品不是被抹煞,就是被误读。要改变这一状态,只有发展一种针对黑人女作家的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对美国黑人文学的流变和美国黑人文学与批评的研究,旨在说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很长时间里被排斥在以男性文学为中心的所谓主流文学之外,一直处于弱势话语的地位。
-
浅析宋代女性与文学之关系及其产生原因
-
作者:
杜少静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教
关系
文学
原因
宋代女性
-
描述:
宋代女性与文学存在两种关系,她们既是宋代文学的创作客体,又是宋代文学的创作主体。作为文学的创作主体,宋代女性一部分直接创作,一部分间接创作。而间接创作主体中,母亲的地位尤为凸显,母教成为这一阶段文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宋代女性与文学关系中最显著的特色。通过考察,发现宋代女性与文学关系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娱乐业的发展;其次是宋代“重文抑武”的统治政策使教育事业高度发展;再次是宋人书斋化的生活方式营造了墨香氤氲的文化氛围;接着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宋代女性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
女性主体性建构的多重身份及修辞策略
-
作者:
李有亮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身份
文学语境
性别建构
女性主体性
修辞策略
-
描述:
女性文学的实践历程,就是女性对自我性别加以辨析和确认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和建构女性自身主体性的过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大致经历了独立意识、平等意识、性别意识、历史意识、话语意识五个阶段,并因不同历史时期或显或隐的复杂语境对于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女性写作活动中的主体身份呈现出多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叙述主体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诸多叙事因素的设计变化上。同时,因写作身份的调整而促生的修辞策略的变化,也通过作品中或认同、或对抗、或犹疑等不同的叙事态度及话语方式充分呈显出来。
-
中华女子学院 我是朝阳人,我住育慧东路1号
-
作者:
罗文华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通行无阻
实践机会
二字
英文原著
外国友人
女性学
中华女子学院
外语培训
第二年
英语专业
-
描述:
“朝阳群众”,我住育慧东路1号。虽然没有肩上的大袖章,没有执勤的小红旗,但我有一张通行无阻的北京市朝阳区居民身份证。只不过,于我而言,这已经是从前的事。至少,一想着我的履历表上写着“在北京市朝阳区育慧东路1号中华女子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读书”就倍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