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与女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四人谈
作者: 谭湘   丹娅   戴锦华   来源: 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中国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描述: 城市与女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四人谈
一幅缩微的女性解放发展演变史:评《婚姻最近缺货》之于女性文学的意义
作者: 陈娇华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观念   演变史   婚姻   女性解放   三个女性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命运遭际   台湾女性文学   台湾社会  
描述: 妇女解放程度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解放的标尺。勿庸置疑,女性的思想情感、命运遭际、经历感受自然成了文学书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台湾女性文学的真正发韧可追溯到五十年代台湾妇女写作协会的成立和《妇女文学》杂志的创刊时期。自此,台湾女性文学异彩纷呈闪耀于台湾文坛。在众多的女性文学作品中,有捐梁和控诉封建礼教及宗法制度禁烟了善良女性屈辱的悲剧性命运的,如林海音的《金鲤鱼的白相裙》、陈文莲的《四喜姨》、孟瑶的《望断高楼》等等;有揭示自立自强、有强烈个性的“女强人”于事业与家庭、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挣扎、浮沉的,如廖辉
差异的困境——论冲突中的女性文学
作者: 王成君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冲突   困境   女性文学   平等   女性主义   差异  
描述: 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的女性文学的实际状态和“女性”在当代文化符码中的实际位置的分析,论证了当下的女性文学在与男权中心文化的冲突中陷入了“差异”的困境;同时指出,只有消除差异/平等的二元对立观,男/女、正/偏的社会符号结构方能消解。
迷失与逃亡--对王蒙“季节系列”人物的一种解读
作者: 李广仓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蒙   主人公   精神漫游   象征界   叙事者   “镜像阶段”   《活动变人形》   家庭   心理历程   文化性格  
描述: 迷失与逃亡——对王蒙“季节系列”人物的一种解读李广仓主持人许树森:自去年下半年“北京文学季评”开栏以来,已有“北京文学的现状与流向”、“北京女性文学”、“关于文学现实主义”三组专题讨论与读者见面,引起了界内人士的关注。从本期起,我们准备用三个季度的时...
我们的文化源头——关于理安·艾斯勒的《圣杯与剑》兼论“性别之战”的莫须有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性别偏见   考古发现   男人和女人   科学技术   统治关系   伙伴关系   克里特   《圣杯与剑》   文化源头  
描述: “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波伏娃这句名言在觉醒的女性之间广为流传,也是女性文学批评的思想资源。波伏娃以她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否定了任何关于女人本质的先验论和生理决定论,分析了女人生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她...
反思:比较的深意——两个《玩偶之家》的比较
作者: 成慧芳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玩偶之家》   女权运动   “女性文学”   女权主义者   “女性意识”   女子写作   女权主义批评   萨洛特   女性特征   易卜生  
描述: 1972年,美国《时代》周刊在检阅女权运动的成果时曾断言:“不论如何,现在不能随便把妇女赶进‘玩偶之家’了。越来越多的美国妇女将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远远地摆脱家务而扩大自己的生活。总之,将来会少一点尿布,多一些但丁。”这段鼓舞人心话语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影响是何等深远,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女权主义者热衷的话题。其二,作为女权运动的一项重要成果便是:妇女必将走出“尿布”,走进艺术和文学。 其实,“女子写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芙、
女性文学发展的新阶段——90年代女性文学写作状况浅析
作者: 朱惠玲   来源: 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神话   私语化   超性别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艺术魅力  
描述: 本文通过对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写作状况的分析,阐明了女性文学在经历理想和现实撞击之后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充分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其创作观、审美价值和叙述方式自成体系,显示出独特而丰厚的艺术魅力。
雌雄同体:性与类之想象——关于董启章的《双身》及其它小说
作者: 艾晓明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卓珍尼》与双性想象   雌雄同体   香港男性作家董启章的新小说《双身》   90年代中国的女性写作  
描述: 雌雄同体是一种艺术想象,它涉及到女性主义作家的先驱们在理论和创作中探讨过的重要思路。对性别经验的正视和描述是女性文学在20世纪以来最有冲击力的一举,但我认为,性别之于文学的意义还需从艺术技巧,从叙事的层面来加以考虑。本文探讨了一位香港男性作家有影响的作品,意在说明,性别在叙事中,是可以选择的一种立场,它会带来与此立场相关的另类想象。而作为作家,无论男女,正需承接某种异己的身份,并将异性的素质纳入自身。这对90年代中国的女性写作是一个有益的启示。从早期的英国小说《奥兰朵》,到今天的香港小说《双身》,都为此双
女性的愤懑和挣扎——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解读
作者: 蓝棣之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自叙传”   丁玲   日记体小说   《我在霞村的时候》   作品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女性主义   50年代   女大学生  
描述: 丁玲的中篇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于1927年,发表于1928年2月《小说月报》)和短篇《我在霞村的时候》(写于1940年,未在延安发表,胡风在重庆编入丁玲创作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6年新知书店出版),以及中篇小说《在医院中》(写作日期不详,最初发表于延安出版的《谷雨》,后刊载于重庆出版的《文艺阵地》,1942年8月25日),还有杂文《三八节有感》(写于1942年3月8日三八节清晨,发表于3月9日的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都是举世周知的作品.之所以举世周知,是因为在50年代的反右派政
中国文化,任重道远
作者: 阎纯德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五四”文化   文化融通   重道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文学研究   比较研究   诸子研究   女性文学  
描述: 一眨眼,《中国文化研究》已经五周岁了。在它刚刚诞生时,虽然不是一个巨婴,但却很是受到朋友们的喝彩。当初,没有编辑部,没有办公室,更没有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文化”显示出它的原始朴拙风貌。这一切,都是昨天的事情。“文化”之婴学步五年,岁月之神让...
< 1 2 3 ... 50 51 52 ... 61 62 6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