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46 条
-
裂变:从性别角度看演员群体的兴盛与衰落
-
作者:
陈晓云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角度
中国电影
张艺谋
电影表演
女演员
兴盛与衰落
刘晓庆
国际电影节
女性形象
男演员
-
描述:
男女两性构成了人类社会,并且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化,然而,女性特有的荣光总是被男性高大的身躯所淹没,以罗丹和他的情人为原型拍摄的影片《卡米尔·克劳黛尔》曾经指涉了这一主题。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文明古国,这种矛盾更深刻地存在着。无论是在现实生活里,还是在艺术作品中,男性总是把建功立业作为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男儿当马革裹尸还”曾经是古代士大夫们毕其一生的追求,而女性则被限定在家庭、儿女的日常琐事之中,“女主内而男主外”的观念至今依然根
-
霞村一片美丽的霞
-
作者:
宋玉书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窑洞
莎菲
个性
新女性形象
妇女
丁玲
现代文学
首当其冲
小说
-
描述:
丁玲的小说中有许多新女性形象,名气最大的当属莎菲。或许是莎菲的个性光彩太耀眼夺目,以至于莎菲之后的一些新女性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近日笔者重读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发现在霞村窑洞长大的贞贞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形象。她是霞村一片美丽的霞,是黄土地上站起来的新女性,自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现代文学新女性形象队伍中光彩照人的“这一个”。《我在霞村的时候》作于1940年,此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民族危难之际,人民遭受欺凌,而妇女更是首当其冲,在劫难逃。生活于偏远山村的贞贞也未能躲过厄
-
论《玉台新咏》的男权文化特色
-
作者:
袁韵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诗歌
人生悲剧
理想女性模式
情感表达
《玉台新咏》
女性
-
描述:
《玉台新咏》是以汉魏六朝埋藏女性题材诗歌为主要选编对象的诗歌总集.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男权文化传统日渐强化、发展的历史时期.产生于男权社会中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男权的价值刻度或眼光表现生活和刻划人物形象,直接服务于男性中心文化的需要.《玉台新咏》这部诗集,不论在理想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情感表达方式上,还是在其所反映的各阶层女性的悲剧命运上,都体现了鲜明的男权文化特色.全文共分三部分:一、男权文化下的理想女性模式.二、男权文化下女性的现实人生悲剧.三、情感表达上的男权文化特色及成因探究.
-
美国公司的裁员问题;“全球城市研究倡议”计划(GURI)及其网站;亚洲消费者和家政学联合会(ACFEA)将召开第三届年会;美国全国女性研究协会及其下届年会;美国全国人种学研究协会第27次年会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美国公司的裁员问题;“全球城市研究倡议”计划(GURI)及其网站;亚洲消费者和家政学联合会(ACFEA)将召开第三届年会;美国全国女性研究协会及其下届年会;美国全国人种学研究协会第27次年会
-
艺术在勤奋中闪光——《奚美娟艺术道路成才轨迹》研讨会发言摘选
-
作者:
谷新整理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轨迹
成才
艺术道路
综合国力
演员
女性人才
女性形象
艺术造诣
二十年
-
描述:
探索成功的规律王禄宁: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很大的活力,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同时为各行各业专业人才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文化教育领域里亦拥有一批批女性专业人才和女性人才群体,形成了一道使这二十年文化事业得以繁荣和发展的亮丽风景线。奚美娟是这些众多杰出女性中的姣姣者。她在上海拥有相当一批观众和影迷,同时在最近二十年中获得过二十多个奖项。她
-
面对乳房
-
作者:
康正果
来源:
书城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哺乳
性感
部位
乳房
身体
女性形象
男人
视觉艺术
中世纪
贵族妇女
-
描述:
当大多数女人把身体的舒适看得比美观重要,当乳罩已毫无用处,当乳房已同脖子或脚一样失去性感,被同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看待,女人才有可能挺起自由的乳房走向人群。女人大都喜欢突出身体的美感或性感,她们的努力和刻苦已经使得身体成了个人的负担和对生活的限制,身体几乎被刻意地塑造成一种外在于自我的东西。
-
论林中英的文学创作
-
作者:
周文彬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儿童文学作品
代表作家
邹韬奋
澳门
中英
女性文学
乡土情怀
-
描述:
在《港澳大百科全书》的“澳门作家”部分,有一条“汤梅笑”的辞条,称誉她为“澳门女性文学代表作家”.这位澳门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就是林中英,汤梅笑是她的原名.她现任《澳门日报》副刊课主任,工作之余,常用文学作品展现自己的一瓣心香,曾先后以“尚野”、“饶芷岸”、“董行芳”、“爱湄”、“宇文玲”、“林中英”等笔名,分别在《澳门日报》的“新园地”、“家庭”、“妇女”、“镜海”和
-
韦娅小说解读
-
作者:
叶芳
来源:
写作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化小说
女作家
小说创作
心态小说
文学创作
小说解读
爱情婚姻
香港社会
作品
女性文学
-
描述:
韦娅是近年来活跃于香港文坛的青年女作家,创作成果颇丰,各类作品多见于香港各大报刊、杂志。她的小说创作,视角新颖、情感细腻,笔法柔婉,语意丰赡,在香港女性文学大军中自成一格,是独特的“这一个”。心态小说——世态人情之艺术折射爱情婚姻是人类生活中一首久远的歌,也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在香港女作家的小说
-
独白与死亡——从安德森《森林之死》到张爱玲的《花凋》
-
作者:
霍冬克
刘安军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舍伍德·安德森
男权
“美”
女性话语
埃莱娜·西苏
《花凋》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日常生活
-
描述:
没有泊舟的锚地。没有睡眠,也没有死亡。看上去死了的人还活着。(爱默生)在写作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行当中,历数一下留下名字的大多都是男性。虽然在男性的笔下留下了无数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女性形象,但女性创作的历史却在文明史上只是作为一种近乎猎奇的存在而被人们关...
-
林中英:眼色朦胧:林中英散文臆评
-
作者:
杨新敏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本文
女性立场
人的本质
散文
女性写作
中英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价值认同
-
描述:
眼色朦胧,所以使外在世界的喧嚣渐渐远去,女性身体内部的声音遂微弱但顽强地响起.当一个女人不再成为男人欲望的对象,不再被动地按照男人的要求去设计自己,不再按照男人的话语来表达自己和确证自己时,当她试图寻找回遗失了的母亲大地时,她发出的声音竟是那样独特而优雅.
<
1
2
3
...
46
47
48
...
53
54
55
>